媽媽隨著孩子漸漸長大,進入小學高年段的孩子,旅遊重點應與低年段不同。這時的孩子,思維能力、記憶能力、觀察能力等都有了較大發展,獨立生活能力也有了提高。
除了在旅遊中讓孩子長見識外,還應該讓孩子多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引導他們思考自己將來想做一個什麼樣的社會人,並按照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培養相關素質。
勵誌教育成為這個階段孩子旅遊教育的重要內容。
第一次無父母陪伴出門遠遊
2000年8月21日晚七點多,廈門市青少年宮內人頭攢動,一輛旅遊大巴停在院子裏。青少年宮又有什麼事,聚集了如此多的家長與孩子?
路過的市民有好奇者停下來打聽,原來是有批孩子參加市青少年宮組織的赴澳門交流活動即將啟程。孩子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七姑八舅什麼的都來送行。
家長們拚命往孩子的包裏塞東西,嘴巴還不停地交待著注意事項,那種千叮嚀萬囑咐的場麵非常溫馨感人,兒行千裏母牽掛嘛。我也在這送行的人群中,給兒子作最後一遍的叮囑:在外麵別亂跑,一定要注意安全。帶隊老師清點完人數,吹著哨子請家長為車子讓出一條路來。
車終於開動了。望著遠去的汽車,好多家長還站在原地不停地揮手,而不願離去,但在車上的孩子們,早已興奮得忘記了身後送行的親人。車已經走得看不見了,我的心幾乎要隨車而去,擔心與掛念越來越重,心裏祈禱著兒子平安歸來。
事實證明,我們家長的擔心是多餘的,給自己平添了煩惱。
幾天後孩子平安回來了。
其實,孩子總要長大離我們而去,孩子的獨立能力是他們未來生存的需要。既然是孩子成長的需要,我們做家長的,何不早點培養他們這種能力呢?
培養自立從小學二年級開始
在兒子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有意識地鍛煉兒子自立能力。讓他參加消防夏令營,離開家獨自在外住三晚。當把兒子送到營地並與他告別的時候,我的眼淚在眼框裏直打轉,擔心兒子吃不好,睡不好,年齡太小跟不上。
結果四天下來,兒子受到指導員們的表揚,誇他人小誌氣大,幹什麼都不願落人後。
這件事給我一個啟發,孩子的獨立能力是不能以年齡來劃分的,在一定範圍內,年齡差別並不太大。從此以後每個暑假我都讓兒子參加各種各樣的夏令營:少年軍校冬令營、航空夏令營、手拉手夏令營、金融創新夏令營、“我能行”夏令營等。
起初,我還偷偷跑到營地,看望過兒子,當看到兒子好好的,以後就再也沒去了。
但訪問澳門畢竟與以往的夏令營不同,夏令營在本市,有什麼事家長可以馬上配合。去澳門,離家那麼遠,家長沒辦法照應,萬一走丟了、生病了、錢物被盜了怎麼辦?兒子安慰我說,老媽,不會有事的,他會照顧好自己的。語氣是那麼堅定。
其實,孩子們在群體裏過得很愉快。兒子回來那天,我和先生早早來到市青少年宮大院等,看到兒子活蹦亂跳地從旅遊車裏出來,我們高興地把兒子攬在懷裏,不停地問。
兒子說,老媽別急,我已經寫好了出行日記,您老回家慢慢看吧。
《澳門之行》日記選,2000年8月23日
兒子盡管我已經多次出過遠門,但這次無父母陪伴出行著實是一次挑戰。不過,因為奔赴澳門的營員們早已在廈門的預備夏令營中熟悉了,所以說這次旅行反倒一點都不寂寞,而是一群年齡相近的孩子們的狂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