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第一次自立遠遊—五年級澳門遊(2 / 2)

訪問澳門童軍

今天是第三天,一大清早,我們就乘車穿過彩虹般的澳氹(dang)大橋,來到了位於氹仔西隅的澳門童軍總會。

澳門童軍總會會址原是一座炮台,守衛著氹仔與對岸的橫琴島(屬珠海之間海峽,現在總會裏還有幾尊古炮)。

我們先去參觀了總會,再到小禮堂裏開聯歡會。輪到我和另一個同學表演節目——畫畫。我先畫一張,而另一個同學由於第一次麵對這麼多人畫,心裏很緊張,畫壞了。幸好我臨陣磨槍(注:此詞用法不妥),才把這幅代表廈、澳兩地人民友誼長在的《白蓮花與三角梅》畫完。

遊覽澳門

澳門真是名勝多,有大三巴牌坊、媽祖廟,等等。出了博物館,我們來到了山頂。這裏視野開闊,大半個澳門半島一覽無餘。山下的街道繁華無比,白天黑夜人來人往,十分熱鬧;遠處港灣,漁人們駕駛著機帆船,揚帆遠航;這山頂,古炮台,早已成為孩童們玩耍的園地;遠處的解放軍駐澳部隊大樓,高大巍峨,它象征著祖國的統一!

這一切,讓我感受到了澳門百年風雲變幻的曆史和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趁機”長大了

老媽總說這是我第一次“獨自出行”,我卻不以為然。

明明還有這麼多同學,還有青少年宮的老師帶隊,怎麼能說是自己獨自出行呢?但要說“自立出行”,倒是有那麼點符合實際:自己打點行李,路上自己照看行李,遊玩時自己掌握時間、遵守紀律,自己算錢花錢;自己與同行的老師、同學交流,自己與澳門的連普通話都說得不太好的小朋友交流,自己購物詢價(可惜還不會砍價,嗬嗬)。

沒有老媽的嘮嘮叨叨和指指點點,凡事得自己處理,當時我既有“小大人”的開心勁,又有“小朋友”的擔心和害怕——尤其怕錢包不小心丟掉,回去被爸爸媽媽罵!但總的來說,“自立出行”不算太困難。

說到這裏,要感謝爸媽以前讓我參加的種種夏令營……一趟澳門珠海行,除了住的是賓館、過的是海關,其他事情沒比我參加過的夏令營、少年軍校複雜到哪兒,有的還變得更舒適便利了(例如賓館設施齊全、舒服的床強過軍校的木板床十倍)。

2000年8月澳門之行

所以,從頭到尾我都感到駕輕就熟。心情輕鬆,眼中的風景就變得更加美麗動人,遊中的見聞也就越發鮮活。

除了“自立出行”,澳門之行還有一個心得,那就是“我長大了”。

真正離開家長、離開廈門,躺在臥鋪大巴上,行駛在陌生的城市裏,望著街上從未謀麵的臉龐,一個孩子的心中怎能不浮想聯翩呢?好比鳥兒振翅離巢之際就是它成熟之時,一趟自立的遠行帶給我的是心中難以言明的開心和自豪。

有的孩子還在吃家長勺子喂來的飯、大部分孩子還得家長接送上下學時,我就自己跑到了700多公裏外、在別樣風情的籠罩下盡情玩耍,這怎能不開心、怎能不自豪呢?

小學高年級的孩子,朦朧地意識到自己該長大了。來自家長的“小孩子要乖”的叮嚀卻讓他們不明白、讓他們逆反,他們倔強地喊著“我長大了”,可睡過的被子、弄髒的書桌從來沒有親手整理過,隨便什麼小事家長還樂此不疲地代勞——孩子想長大都難。

澳門之行,我“趁機”長大了,這是我的幸運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