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旅遊也是釋壓器—高一山西遊(1 / 2)

讀書筆記

媽媽與九年義務教學階段不同,高中階段的教育屬於淘汰製教育。高中生經過三年的學習,最終要接受高考檢驗。高中三年的每個階段都很重要,特別是在重點高中,每次考試都會決定一個學生是否有資格獲得一些名校提前招生的機會,學習競爭的壓力顯而易見。

在這個階段,做家長的一方麵在生活上繼續關心孩子的飲食起居,另一方麵適當地為孩子減壓,特別是對那些平時要求自己很嚴的孩子,更要幫他們釋放壓力,調節情緒。

這時的旅遊,就能起到很好的放鬆作用。

兒子高中的旅遊對我來說有時成了“負擔”。高考、競賽的重壓讓我沒有時間去多想什麼,旅遊付出的精力和對學業的鬆懈可能造成我的麻煩。

然而,整個假期投入競賽、做作業,我肯定會抓狂——旅遊又突然成了“救命稻草”,能讓我暫時忘卻高考的“魔咒”,放鬆一下自己。

或許把握“負擔”和“救命稻草”之間的度最為重要吧!

生活要張馳有度

媽媽帶著省三好生的榮譽、校學生會副主席的頭銜和全校初中直升高中考試的第一名成績進入高中,既給兒子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也給兒子增加了不少壓力。

單從考試成績排名來看,他永遠沒有進步而隻有退步的可能,他要做的就是保持不退步,我要做的是幫他減小壓力。跟初中比,高中階段的時間更緊張,有的孩子光應對作業都來不及,兒子除了學業外,還要參加數學競賽和做學生會工作,校園歌手的比賽他也沒放棄。

同一時間要做好幾件事,對成年人來說都有難度,何況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孩子。我覺得這樣不行,勸兒子放棄一項,兒子說他能處理好他的事。

我知道,隻要是兒子願意做的事,他一定能做好。我隻能從外圍幫他,請他和我們一起去旅遊放鬆一下自己。

高中以前,是我帶兒子去旅遊,主要目的是讓兒子多方麵得到鍛煉,比較看重旅遊的教育功能;高中開始有些變了,是兒子陪我去旅遊,主要目的是讓兒子放鬆,讓他的生活張馳有度,更注重的是旅遊的釋壓功能。

一次成功的省親遊

隨著兩岸關係的熱絡,不少台灣政要回大陸省親,一時“還鄉團”的報道充斥著版麵。

返鄉省親,啟發了我萌動組織全家省親遊的想法。

我父親是山西老革命根據地的人,我隻是在周歲的時候回過一次老家,對老家沒有一點印象。現在父親年事已高,難出遠門,兒子還有一年多就要高考,時間也不多,由老父親帶領,一起回趟老家正是時候。

再說,兒子一直生活在城市,應該到比較貧困的地方走走,去老家看看。我的提議,立即得到全家人的響應,兒子也同意抽時間陪我們去。

我們一大家八個人,分別從武漢、廈門、香港到太原,再從太原坐車回老家。

兒子是第一次踏上他外祖父故鄉的土地,對那裏的一切感到新鮮,眼睛一直看著窗外的風光,好像怎麼都看不夠。一個小時左右我們就從太原到了平遙鄉下。

父親很小跟著他的三叔出來鬧革命打鬼子,是抗日老兵。老家有父親兩個同父異母的兄弟,一個是60多歲略顯老態一直未婚的二叔,一個是長得壯實、皮膚黝黑,典型莊稼漢的三叔。三叔一家五口,有三個會讀書的漂亮女兒,大女兒暑假過後就要到福州讀大學了。

我們到三叔家落腳。他們家是一個典型的北方農村家庭,院子很大,大約有幾百平方米。院子的左邊喂著一頭驢,有個毛坑,正對著院外是一排房子,正中間是客廳,兩旁是臥室,右邊是廚房,廚房旁邊是燒火用的材料間。整個院子空蕩蕩的,可不知道哪來的那麼多蒼蠅。

早餐是在院子裏吃的,十幾號人圍坐在一起。雖說食物很普通,卻很新鮮,沒有上過化肥。

一大家十幾號人邊吃邊聊,親人間長期分別的陌生感在小米粥的香味裏全部消失。飯後按不同組合的照相活動,更是把這種親情推向了高潮。

什麼都在炕上搞定

照完相後,我們便開始了短暫的省親之旅。

我們先去父親的老宅。這是一個大院子,院子偏左的那間房子,門上著鎖,多年無人住,已經破爛不堪了,院子裏原來是爺爺輩的兄弟們住的地方,現在隻有我父親的一個叔叔的遺孀住在這個院子裏,我叫她小爺母。

小爺母很好客,我們到院子裏來後,非要我去她家坐坐。走進屋去,裏麵又暗又小,用品都老舊得不行。我找不到坐的地方,小爺母把我拉到炕上坐。北方天氣冷,農村人家都燒炕,炕外麵坐人,炕裏麵放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