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日後的一個下午,二位幕府官員在波光中搖著小船,高喊著“我會荷蘭話”接近黑船。上得船去,才知道來者是“米利堅合眾國”的。二人麵麵相覷,這個國家在什麼地方?比荷蘭大還是小?“米”艦指揮官馬修、培裏,一個滿麵絡腮胡子、高大瘦長的家夥,傲慢地告訴他們,荷蘭隻相當米國的十分之一。沒有什麼客套理節,培裏代表米國政府提出三條通關要求:開放港口;保護米國遇難海員;提供海船補給。說著,要拿外交文書。幕府官員連忙拒絕,並曉之以理,遞交國書必須按規製通過橫濱府逐級呈交。培裏不太耐煩裏將一包東西拋給他們說,你們自己選擇吧,我等待回複。二位打開一看,是一份由美國總統菲爾莫爾簽發的國書,內容就是培裏提出的三條;還有一樣東西是兩麵白旗。兩人心裏罵道“野蠻的家夥”,強忍愧色收下包裹,回到江戶城。
此時幕府的處境十分窘迫:美國人拋出的一個包裹,實質上就是問是選擇開國還是選擇戰爭。選擇戰爭,結果會與1840年的大清帝國下場無二,最終會打白旗投降。選擇開國,違背了實施二百多年的閉關鎖國政策,無異於“引狼入室”,兩種結局都將對幕府的執政基礎產生動搖。況時下執政的將軍德川家慶巳病入膏肓,德川政權也陷入風雨飄搖之中。戰是斷然不可的,和也不行,兩害相權,幕府選擇了拖延戰術。一方麵告之對方,茲事體大,要經由天皇陛下批準;一方麵給黑船送去了200袋玉米,並派出90名“相撲”大力士拖拽送到黑船上,顯示日本人的勇武肥壯。真可謂煞費苦心。培裏也肯給麵子,鳴笛起鏋,幕府總算長舒了一口氣。誰知黑船並沒有駛往外海,而是轉向江戶灣內,邊走邊測量。幕府急忙派船攔住,培裏丟下了一句話:明年我會帶更大的艦隊來。
培裏走了。十日後,幕府執政的征夷大將軍德川家慶病鬱交加,死了。
培裏果然說話算數,次年2月11日,他率領7艘軍艦、200門大炮和1000多名戰鬥人員,再次蒞臨江戶灣,逼迫簽約。幕府盡管搪塞拖延,但無濟於事,隻得派出大員親赴京都向天皇稟報。但天皇處早有各藩國要求抵製洋夷的強諫,不予應允。幕府在左右為難之中,在尚無將軍決斷的情況下,執政的老中井伊被迫拍板簽約。此一時,培裏的軍艦開進了江戶灣,泊在橫濱。在高聳的戰艦屏護和士兵簇擁下,培裏踏上了日本的國土。3月25日,在久裏濱那個潮濕的地方簽下《日美和親條約》:日本允許箱館、下田兩個港口為美國取薪水、食料、石炭之處,“由是兩國和好,各釋猜疑”。次日,培裏在船上宴請了幕府官員等數十人,並向幕府大將軍贈送了模型火車、電話、照相機等禮品。數月後,俄、英、荷等夷洋各國聞腥而來,依例同日本簽訂了類似的條約。四年後,幕府又同美、俄、英、荷、法簽訂了有關領事裁判權、開港、居留地等內容的《安政五國條約》。至此,日本的國門洞開。
玄書屋轉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