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宮由此而來。千年來一直由天皇授權的皇族作為最高神主,執掌天照大神的祭祀。和中國曆史的改朝換代不同,現在的天皇的血統可以追溯到第一代天皇。皇權神授,幕府將軍無論權力多大,即使已成為實際的掌權者也不敢覬覦。
伊勢神宮一年到頭祭祀活動不斷,大大小小共有1600次之多。這些祭祀活動形式質樸,沿襲了千年以前的古法。祭祀活動的主題主要是感謝大自然賜予國民各種資源,同時祈願日本能夠一直保持和平的環境,國民可以幸福。每年6月和12月的“年次祭”以及10月的“神嚐祭”是三次大型的祭祀活動。其中,又屬神嚐祭最為重要。祭祀時間為深夜10時和淩晨2時。屆時,天皇特使也要參與祭祀,並獻上天皇向天神祖先供奉的幣帛。
神宮的屬地很大,一大部分是專用物品的生產基地。天神享用的任何一樣東西,都是依古法製得,工序雖繁,但決不敢偷工減料。做飯需要水,神宮裏用於烹飪和供奉的清水全部取自上禦井神社的禦井中,由專人汲取並送到神宮。神宮的米,來自種植麵積達3萬平方米的神田,神職人員親自耕種、收獲。鹽在日本有驅邪和潔淨的作用,神宮裏使用的鹽全部來自禦鹽殿,是用海水煮製而成的。神宮內,一切食品都按古法製作。直到現在,神宮還保留著鑽木取火的做法。每天早晚兩頓神饌,都要用最潔淨的火種烹飪最潔淨的食物。
參拜神宮是日本人生活的一部分,榮一們在血洗島等地也無數次參拜,但來到伊勢感覺完全不一樣。除了規模宏大、古意盎然之外,他們還處處感受到神靈的注視,一種心靈的震撼。按照慣例,參拜要從外宮開始,先外後內。但考慮時間關係,二人遂約定本次隻拜內宮,下次再來時內外宮一並參拜。
內外宮之間被一條小河名“五十鈴川”自然隔斷。榮一們在這裏先洗手、漱口,虔誠地踏上五十鈴川上的宇治橋。下橋便入一高聳的“鳥居’即木牌坊,隻見近處綠樹掩隱,遠山霧靄氤氳,還未進入主體建築,已經先感覺到了遠離俗世的氣息。
宮內古木參天,一株株曆經千年依然蒼勁挺拔,些許寄生藤蔓從古枝上冉冉披掛,恰似一尊尊慈目老者在佇立俯視人間。路麵石徑小道環樹而築,日本人相信神宮領地內的一草一木皆有神靈依附,不可妄動,所以路要為樹讓行。供奉著大禦神的神宮,造型簡潔古樸,原木結構,芒草履頂,保持了千年前的最初始狀態。神官介紹,伊勢神宮自公元690年起,每20年遷宮一次,要把舊的宮殿焚毀掉,依樣建一座新宮。這就是伊勢神宮專有的“式年遷宮”。
十一月新嚐祭是一個參拜高峰,人流如織,但在神宮內卻悄無聲息。人們在這裏默語祈禱,輕輕地擊掌,仿佛不願意吵醒沉睡中的神靈。榮一和喜作祈禱祭拜之後,分別在這裏為家人和自己請了護身符。
從神宮出來,榮一頓感精神清爽,前一陣鬱積在心頭的陰霾似乎一掃而光。他覺得心靈確實得到一次淨化。
回驛館的路上,榮一問喜作,神宮為什麼要二十年自毀自建一次?喜作略一思索答到,可能有人會從神靈涅槃來解釋,但我更願意把它解讀為讓一種古老的工藝常翻常新,一種精神生生不息的傳承,使神靈的棲息之地保持著嶄新的麵貌。
榮一點頭稱是。
玄書屋轉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