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天下廚房(2 / 3)

路麵上的行人熙熙攘攘。不時地有年輕的夥計,手拿單據在人群中穿梭奔跑。小田說,米會所快到了。

人是越來越多,市聲嘈雜如潮。

隻見一棟大屋後的一片偌大的空地,上千人黑壓壓擁擠在那裏,大家翹首企望大屋的一個紅門。紅門並不大,緊閉著。門上方掛著一張醒目的白紙版,上書“四兩半”三個粗體大字。小田說那是昨天大米的收市價。挨近牆壁有一高台上一根正燃燒著的長火繩,冉冉地升騰著青煙。榮一指問小田,小田說那代表交易時間,開盤時起燃,燃完散市。每隔一段時間,從紅門內就會走出來一黑衣舉牌人,牌上寫著“四兩二”、“四兩七”不等,人們潮水一般地擁過去。再出來一個,又是一幫人蜂擁而上。見榮一麵露好奇,小田就給他解釋道“這屋外是散戶交交交易,有錢的大戶都在屋內交易。那些黑衣經濟人舉出來的牌價,是裏麵放出來的價格,有的是買價,有的是賣出價。外麵這些人都跟買跟賣的。榮一見場上人群普遍年輕力壯,不解其意。小田說,這些人全都是夥計和掮客,一般情況開市前老板會根據昨日的收盤價,給出今天的交易區間價格和數量,讓夥計們在這裏買賣。他指著不遠處一片草棚說,那裏麵都是坐陣的老板。

關西四月天,乍曖還寒,場內人群卻穿梭如織,個個熱氣騰騰。人們交易時的那種投入和焦慮,讓榮一充滿興奮,他好奇地擠進人堆中,邊觀看大家比劃著手式交易,邊琢磨其中的奧秘。小田幾次用臂膀碰他,示意去吃午飯。榮一興趣正濃,指著高台上說,那根火繩燃完再走。

火繩終於熄滅,交易場人群意猶未盡,三三兩兩、一夥夥仍在議價。這時,紅門內出來幾個捧水桶的壯漢,朝著人群集中的地方潑過去,笑嗬嗬地說明天再來哦。於是,人們作鳥獸散。

榮一流連忘返,他平生第一次看見這麼多的人聚攏討價還價,像蜂群一樣追逐價格。這一幕似乎喚醒他內心深處的某一個密碼,使他衝動和亢奮。散場後,小田拽著榮一來到一個臨港的小酒館,點了酒菜,先出去了。榮一凝視著窗外,碼頭上進進出出的漕運“回船”,匆忙移動的人群,充滿生氣活力。他從心底喜歡上這個地方,這座城。

不一時,小田領來一人,介紹說是他表兄,大島健三,堂島“兩替店”做仲間,就是經紀人。大島身材瘦削,吻前突尖腮,腦門浠疏有幾根毛發。榮一心中暗揣,此人可謂標準的大阪商人。大島進來稔熟地同榮一打招呼,雖不停地點頭哈腰,但榮一發現他目光冷靜沉著。三人略一寒暄,燙了幾壺酒,狼吞虎咽地吃將起來。席間,榮一還念叨米市略交易,小田指著大島說,他是個堂島通,十三歲學徒,“問屋”、“兩替店”都幹過,請他給你介紹介紹。問屋是米莊,兩替店是錢莊,榮一心想,這家夥怕是個“人精”。

“略知一二而已”大島謙遜一下,便慢條斯理地道出米會所的前世今生:

由於大阪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一直起到疏通全國物資的作用,早年間,由各藩運送到大阪的米從數十萬石到百萬石不等。由於這些年貢米在運到後不可能立即全部出售,於是,各藩大名便需要在大阪建立用以儲存米以及地方產品的倉庫或者貨棧,即所謂“藏屋敷”。最初這些“藏屋敷”是由各藩派遣的武士掌管,由大名指定親信,負責經營米與物的出納,理財監督。但是不久這項經營便交給了商人。幕府及各藩之所以放棄對自身財務的打理,原因是經商低賤,牟利聚財絕非武士所為。但還有一個更直接的原因,那就是大阪是幕府將軍的轄地,幕府不允許各藩在此建造宅邸,這些被派到大阪管理倉庫的各藩武士隻能租借商人的房屋,所以這些儲藏米與地方產品的“藏屋敷”在產權上是屬於商人的。這對於那些原本就不願意幹此事的武士來說自然增多了托詞,於是各藩就將管理藏米的事務交給了商人。久之,這些商人便逐漸掌握了各藩的米及地方產品的經營權,負責銷售和賬目管理等。大約在17世紀中期,商人最終取代了武士,成為那些屬於武士的“藏屋敷”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