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日記裏寫到的隻是情感流露的過程,至於他真的按日記裏寫的那樣做的可能性太小了,因為孩子已經把自己的不滿情緒發泄完了。如果再出現過激的行為,就是受到了不正常心理的驅使,已經超出了我們在本書中所要討論的問題了。
尊重孩子:不要總想讓孩子怕自己。
有很多這樣的父母,他們妄自尊大,對孩子缺乏應有的尊重。嬰兒、幼兒雖然並不明白什麼叫自尊,但他們卻擁有自尊心。他們能夠十分敏銳地感觸到父母對他們的情緒。對於撫愛和誇獎,他們以微笑和撒嬌加以回報;對於嘲弄和漠視,他們以發怒和任性來加以回應。
對孩子的教育應該嚴格,但嚴格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受到了傷害,那麼其結果是可怕的。一個本來可以取得巨大成就的孩子,一個堅強好學的孩子,由於失去了自尊心,會很快成為一個懦夫,一個無賴。
由於孩子的自尊心非常重,所以在對孩子進行嚴格教育時,父母應盡量不傷害他的自尊心。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都不能對他的自尊心有絲毫的傷害。
比如,在和孩子一起吃飯時,應把他和大人同樣對待,和他聊天,討論飯菜的味道。有的家庭,吃飯時不讓孩子說話,父母嚴肅得嚇人,讓孩子感覺到吃飯就像是在受刑似的。要麼就在飯桌上把孩子的缺點全部翻出來,對他進行各式各樣的批評。這樣孩子不僅不能得到吃飯的樂趣,還傷害了他的食欲,更加嚴重的是讓他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從而產生強烈的自卑感。
有些父母,為了使孩子容易管教,故意讓孩子怕自己,根本不把孩子當成一個人來平等對待,自己像一個君主,孩子像一個奴仆。這樣隻會讓孩子變成一個懦夫。這樣的父母,是正在把孩子造成一個失敗者。
父母也不應該戲弄孩子,因為孩子受到戲弄,就容易變成不知羞恥的人,變得粗暴,或是用心不良。由於小時候受到父母的戲弄,以後成為罪犯而入獄者大有人在。
誠然,從管束、教育的角度對孩子進行批評也是必要的。但是“你不像是媽媽的孩子”、“你給我出去”這一類斥責孩子的話,在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中會成為惡性威脅。會刺傷孩子的心,給孩子造成心靈深處的“不安”。
甚至發展成為不可挽回的不幸。即使不到這種程度,這樣的孩子也不會集中精力學習,易於性格沉悶。你如果不想毀掉孩子,就請不要講這種話。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一句話,好與壞都會成為一生中具有重要意義的話。從這個意義上講,即使說實話時,也要避免說具有負麵影響的話,不要說“你怎麼學得這麼差”,應說“現在就看你的努力了,你一定會學得很好”。用這樣的話表示孩子將來會有發展前途,效果會好得多。
即使當孩子被老師或別人說:“你……不行”時,作為父母也應鼓勵說:“媽決不這麼認為,隻要努力你肯定行,媽是相信你的”。這樣無論有10個人、20個人說不好,隻要父母予以鼓勵,孩子會有信心去努力的。
心理學的研究結果表明:孩子不是怕苦,也不是怕物質生活條件差,而是怕丟麵子。其實,每個孩子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和成人一樣,就是渴望得到賞識。
麵子不僅對於大人來說很重要,孩子也有孩子的麵子。這個麵子如受到損害,會使很多孩子感到比大人更難忍受的“恥辱”。例如,大人在小朋友麵前批評自己孩子的行動,常令孩子感到麵子受到了傷害。再例如,別的小朋友邀孩子出去玩時,媽媽代替孩子拒絕說“我們家孩子正在學習,以後再說”,也會讓孩子覺得臉上無光。
孩子上了小學,便想對朋友隱瞞自己處於父母支配下的狀況。孩子欲向小朋友表明,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人在家庭中也是受到尊重的。況且,在兒童的世界中,有“遊玩比學習重要”的準則。這種準則在大人看來,是非常愚蠢的,而對於孩子來說則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