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科舉(2 / 3)

江臣彥見楚麟陷入沉思,又大膽道:“王莽那麼快失敗,一是他太操之過急代漢建新,引起各路諸侯不滿聯合征討,更大因素在於他所奪王位名不正言不順,他並非劉氏子弟,又未曾假借仁義之名行使霸權,那又怎會成功呢?”

“那按照師傅所言,若是皇族子弟,又假借仁義之名,豈非容易建立霸業,那為何楚玄失敗了呢?”楚麟聽得起勁,便將心中疑惑問了出來。

“那就是孟子下一層觀點了,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商湯建國七十裏,文王領土不過百裏,他們之所以成功不在於以力服人者,而以德服人者。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陛下懷有仁義之心,行使的王道比霸道更純粹,更本然而行,那圖霸之路必然更得民心,更得擁戴。”江臣彥的雙眸清澈明亮,微笑正視著跟前的年輕帝王,胸有成竹地將心中所想侃侃而談,郎朗聲響回蕩殿內。

楚麟默然半晌,雙手抱著茶杯,笑道:“師傅從孟子的一句話中就聯想了那麼多,就是不知這批仕子是否能有師傅之才。”

江臣彥坦然頷首道:“陛下不必過濾,我大楚人才濟濟,必將有一批有誌之士會脫穎而出。”

楚麟笑了笑,又繼續去看下一個經義的題目,還未等楚麟發問,江臣彥先他一步開口。

“陛下覺得漢初的河間獻王怎麼樣?”

“河間王劉德,景帝二子,武帝兄長。有雅才,修學好古,暴秦之後,百家經典遭坑焚,幸得有這位河間王,所好匪世珍,雅樂獻天子,若無這位賢王,不知要有多少典籍埋於塵土,流落民間。”楚麟少時就曾聽聞過劉德之名,一直對這位好古愛學,推崇儒術,將畢生精力都投入收集和整理古籍的王爺懷有由衷的敬意。

楚麟頓了頓,又道:“可惜啊,可惜,這麼一位經術通明,積德累行的人物卻遭武帝猜忌,一句‘湯以七十裏、文王百裏,王其勉之。’就讓這位有功之臣鬱鬱而終。我就覺得武帝器量太小,防錯了人,害得國家失了一個棟梁之才。”語氣頗為忿忿。

江臣彥見楚麟激動憤慨,心中寬慰小麟仍懷揣一份赤子之心。目光不經流露出讚許,陪著感歎道:“陛下看得如此透徹,有如此胸襟,實乃大楚之福也。忠臣佞臣,信和不信,就在於為君者如何衡量。”

隨即口風一轉,將話題又帶深了一層,口吻顯得有些肅然莊重,“但,撇開後人對此事的看法,如果站在君王的角度,陛下若是武帝,您又該如何對待這位德行與學問兼盛且聲著朝野的河間獻王?”

楚麟倒吸了一口冷氣,隨即陷入了沉思。

麟德殿突然靜了,靜得仿佛能夠聽見一根針掉在地上的聲音。

又過了一會兒,忽然,楚麟慢條斯理地將擱在一旁的茶壺提了起來。

“唰唰啦——唰唰啦——”

一時間,殿內隻聽得到沏茶時注水的聲音。

他左手端起茶盞,右手用杯蓋刮了刮茶沫,瓷器磕碰的聲響讓右手邊的江臣彥眼皮一跳,楚麟沒有做聲,隻是“呼呼——”對著茶盞內吹了吹,抿了一口茶,潤了潤嗓子,又輕輕將茶盞放下。

楚麟神色凝重,淡淡道:“太傅大可不必特有所指,朕與葉家血脈相連,未有忌憚,朕敬佩姨夫一生光明磊落,德高望重,隻會加以倚重,絕不會有虧葉家。”語氣中已顯不悅。

江臣彥心中一緊,知楚麟誤會,連忙跪下道:“是微臣失言,微臣所指並非葉王爺。微臣一時魯莽衝頂了陛下,還請陛下責罰。”說完,一個叩首。

楚麟深吸一口氣,神情頗為複雜,淡淡道:“起來吧。”

江臣彥右手抹了抹懸掛在額頭的冷汗,心底一沉:先前提起王莽之事,隻為降低楚麟對葉寒這個外姓王爺的忌憚,後來借劉德之事,也隻是想讓楚麟去警惕身旁越發有威望的楚商。

可似乎楚麟的敏感點還在葉家身上。

這可怎麼辦?

江臣彥陷入了一陣焦躁。

楚麟見江臣彥神情頗為緊張,還以為自己剛才口吻重了,驚嚇到了他,便想緩和氣氛:“武帝之所以對劉德心存戒備,無非就是劉榮被廢太子後,最有皇位威脅的就是劉德。武帝怕劉德威望越高,對他皇權的威脅也越大,自然對他忌憚。”

江臣彥截口笑道:“陛下看得相當通透。劉德大肆招募雄俊儒士修書編纂,這不管是出於真心,或是假意,他的周圍已籠絡一批有德有才,誌向高遠的人。若是劉德產生邪念,則就會是武帝身邊的心腹之患。因此,微臣認為武帝那句‘王其勉之’的警告也並非有太大過錯。陛下乃是先帝十三子,雖是嫡出,但資曆與聲望還是略遜一籌,陛下心存鴻鵠,除了要對自己‘王其勉之’,也要適當提醒部分王爺盡好本職。”

楚麟沉默不語,許久後,正色道:“太傅的好意朕心領了,但朕相信兄長的為人,也有信心能夠駕馭其他宗室,朕會讓他們心悅誠服,不敢逾矩。至於此題,還是別放在此次試題中,不然會憑白激起仕子們的臆測。”

江臣彥見楚麟態度堅決,心中一沉,怔然無語。

沒想到,楚麟對齊王那麼信任。

這可怎麼辦才好?

江臣彥瞬間感覺有兩塊大石壓在胸口,看了看自信滿滿的皇帝,目光複雜而又擔憂。

“陛下聖明——”

……

四月初九,恩科春闈即將開考。

按照三年一屆的科舉製度,此次考試被整整提早一年,新帝登基,百廢待興,因去歲那場人盡皆知的禍事,朝中折損了不少官員,此時正是用人之際,新帝廣開言路,求賢若渴,特頒布詔令,加開恩科,為朝廷掄選賢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