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女兒對父親的深情專注
作為父母,聽到女兒說想要嫁給爸爸,一定會一笑了之,認為隻不過是小孩子不懂事,說說而已,也無須在意。果真是如此嗎?
【成長的天空】
“我要嫁給爸爸!”
小薇在老師眼裏是個懂事、聽話的孩子,她學習成績好,還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可是,小薇的媽媽卻滿腹煩惱,因為小薇在家裏經常會做出一些叫人無法理解的行為。
小薇從小就和爸爸感情特別好,爸爸也很寵她,一有空閑就帶著她玩。很小的時候,有一次爸爸給她穿衣服,小薇很認真地對爸爸說,“爸爸,長大了我要嫁給你。”爸爸媽媽聽了也沒放在心上。每次小薇犯了錯誤,總是在爸爸麵前撒嬌,以逃避懲罰。小薇的媽媽認為,父母兩個人中必須有一個人唱“黑臉”,否則會慣壞孩子,因此,她對小薇的要求就比較嚴格,經常扮演嚴厲的角色。漸漸地,媽媽發現,小薇和她越來越疏遠了,有什麼悄悄話也不和自己說,而是告訴爸爸,晚上也要和爸爸睡在一起。
開始的時候,媽媽也沒有在意,認為小薇是孩子氣,長大了就懂事了。但是小薇現在已經上初一了,不但沒有變得懂事,有些行為反而讓人不能理解了。
一次,家裏來了朋友,小薇對朋友的小孩不夠禮貌。客人走後,媽媽批評她幾句,她竟脫口而出:“你有什麼了不起,除了眼睛比我大,還有哪兒比我強?”每當父母發生爭執時,小薇總是幫爸爸一起攻擊媽媽,特別是當爸爸斥責媽媽時,她就幸災樂禍,扮鬼臉。
有一次小薇的爸爸要出差,小薇知道了,堅決不讓爸爸出門,無奈之下,爸爸趁她上學的時候才走。放學回家之後,小薇發現爸爸走了,又哭又鬧,硬說是媽媽“搗鬼”,甚至說,要是沒有媽媽,爸爸會對她更好的。爸爸走後,無論媽媽怎樣關心她,她都冷冰冰的,不理不睬。而給爸爸打電話時,她又像是變了一個人,神采飛揚,說出的話更是讓人吃驚,說她多麼多麼想念爸爸,爸爸不在家,她覺得沒意思,等等。
媽媽對小薇的種種行為深感困惑,這孩子是怎麼了?是幼稚、沒長大,還是出了其他問題?長期這樣下去,小薇和自己的關係豈不是會越來越僵?
【心理點撥】
“戀父情結”的心理分析
小薇有明顯的親近父親、反對母親的情緒和行為,這些都是“戀父情結”的典型表現。所謂“戀父情結”,在朱智賢主編的《心理學大辭典》中這樣解釋:“戀父情結”是女兒親父反母的複合情結。弗洛伊德把小女孩對父親的深情專注,把母親置諸一邊,甚至想取代她位置的願望,即“愛父嫌母”的潛在願望,稱為戀父情結。
戀父情結是由弗洛伊德首先提出來的,弗洛伊德認為,“戀父情結”是一種性心理障礙,也稱作性心理倒錯。一般源於女孩在3~6歲的時候沒有得到正確的關愛和適當的教育。這一時期的孩子開始注意性別差異,對性產生好奇心。這一時期,男孩戀愛母親,嫉妒父親;女孩親近父親,嫉妒母親。弗洛伊德認為,這是一種本能的異性愛的傾向,一般由母親偏愛兒子和父親偏愛女兒促成。這種幼年的性欲由於受到壓抑,在男孩心理上就成了戀母情結(或稱俄狄浦斯情結),在女孩心理上就成了戀父情結(或稱愛勒克屈拉情結)。如果這兩種情結問題獲得正確的解決,兒童認同父母的價值觀念,導致超我的逐漸形成和發展,就會形成與年齡、性別相適應的許多人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