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孩子學會用自虐來威脅家長(2 / 2)

孩子哭鬧,不妨置之不理

威爾遜夫婦最近為兒子的壞脾氣很頭疼,雖然兒子馬克隻有六歲,卻脾氣暴躁,稍不如意就大發雷霆,大喊大叫。為此,他們對馬克的小叛逆用盡了各種各樣的方法。他們打他、罰他站牆角、逼他早點上床、責罵他、嗬斥他,但這些都不起作用。小馬克的暴躁脾氣依然如故。

這天晚上,一家人都在客廳裏,馬克在看電視,威爾遜夫婦在看報紙。馬克突然說想吃冰激淩,已經很晚了,商店都關門了,威爾遜夫婦試圖跟他解釋,勸他明天再吃。然而,馬克的脾氣又上來了,便倒在地上雷霆大發。他尖叫,用頭撞地,揮手踢腳。這次,父母親都被徹底激怒了,但卻一時不知所措,於是他們便置之不理。他們一聲不吭地繼續讀他們的報紙。

這恰恰是這個小叛逆最不期望的情形。他站了起來,看著他的父母親,又倒下去把先前的好戲上演了第二遍。他的父母親對此仍然沒有任何反應。這一次,他們心照不宣地看著對方,然後打量著馬克。

馬克突然又倒在地上上演了第三遍,馬克的父母親仍然不理睬他。最後,馬克大概也覺得自己趴在地上哭叫實在太傻了。於是自己爬了起來,回房間睡覺去了。

從此之後,馬克再也沒有朝別人亂發脾氣,馬克的亂發脾氣因為沒有得到強化而自然消失了。

許多孩子的壞習慣都是之前成人對孩子過度關注造成的,比如孩子傷心時趕緊安慰,哭叫時立即遷就,激動時馬上觀看。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對孩子的不良行為置之不理,裝作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靜觀其變,耐心地等著。一旦孩子看到父母沒有改變主意的意思,最後就會照著做了,脾氣暴躁的孩子的情緒也會因為父母采取冷處理而逐漸平穩下來。

塑造新的行為方式

麵對孩子的“要挾”,父母該怎麼辦呢?

1平靜地對待孩子的“自虐行為”

孩子自虐時,如果隻是抓抓臉,扯扯頭發,就讓他盡興好了,不要立即表示關心,可以裝作不知道的樣子問他:“寶貝,你在幹什麼呢?很好玩嗎?”當孩子發現自己的行為隻能帶來自己身體上的痛苦,卻得不到父母的安慰、同情時,自然就會覺得自己的行為不合算了。對孩子撞牆、撞桌椅等這種特別具有傷害性的行為,最好的辦法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可裝作不經意地說:“咦,陽台的花盆上飛來了一隻蝴蝶。”

2培養孩子“有話好好說”

孩子心平氣和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時,可以考慮答應他的要求,不要非得等到孩子采取極端手段時才“迫不得已”地答應。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孩子自虐後,馬上答應他的要求。

3拒絕孩子時不要過於激烈

即使是孩子提出的無理要求,也不要一口回絕。這時,可以反問孩子:“你為什麼想要得到××”或者“你是怎麼想的?”也可以提出其他可行的方案,讓孩子覺得你理解他的時候,他的不良情緒就能得到緩解。

4與孩子談條件

一般說來,隻要父母堅持,孩子是會慢慢接受的。如果孩子真的做到了,父母一定要信守諾言,因為孩子新的行為方式的建立也需要強化才能長久地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