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考試落榜後,孩子迷失了自己
每年高考成績公布之後,都會有一些孩子要遭遇他們無法麵對的事實——高考落榜或考不上中意的學校。在中國,高考不隻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全家的事情。所以,孩子高考失敗了,父母要學會和孩子一起承擔。
【成長的天空】
女孩落榜之後
北京的六月,酷暑難當,空氣中彌漫著炙熱的氣息。高考剛剛結束,趙老師所在心理谘詢室的高考專線就被打爆了。這天晚上,一位母親撥通了電話就開始跟趙老師訴苦。憑著多年的從業經驗,趙老師知道她的心一定很亂,努力平緩著她的情緒。
她終於平靜了下來,告訴了趙老師她家裏的故事:
我女兒曉婷今年高考。剛考完之後我們就讓她估分,但她卻很不耐煩地說也就400分,後來又說還要少。曉婷平時學習成績不錯,高考前我和她爸還想,曉婷準能上個不錯的重點大學呢。誰知道她竟然考得這個樣子?!您說400分能上個什麼學校呀?我們當父母的該多著急?我的心都亂了套,現在我們家也亂了套。更讓人著急的是,曉婷竟然像個沒事人一樣,一點也看不出著急的樣子,整天坐在電腦前,玩遊戲、聽音樂、聊天。我看著就心煩。考成這個樣子,她怎麼一點兒壓力也沒有啊。前兩天,她還和幾個同學一起去泰山玩,也不告訴家人一聲,害得我們擔心了整整兩天。
那次,她回來後,我狠狠地批評了她幾句,沒想到她竟然和我頂嘴,我們就吵了起來。我這些天的滿腹愁苦就如決堤的洪水發泄了出來,我哭,我跺地捶牆,我打我自己……我都快瘋狂了。孩子聽到了,走進屋裏勸我,說都是自己不好,都是她沒考好,讓我別生氣了。這幾天,一想到曉婷的將來,我就六神無主,我不知道她以後該怎麼辦。
趙老師,您說,是不是該讓孩子重讀一年明年再考呢?
聽完這位媽媽的訴苦,趙老師苦笑了,又是一個因高考而全家雞犬不寧的故事。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緒,趙老師緩緩地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也給那位著急的媽媽提出了建議。終於,媽媽滿意地掛了電話。
放下電話,趙老師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心理點撥】
理解是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高考,是必然會引起焦慮的生活事件。高考之後,不論孩子考得好不好,他都承受著一定的心理壓力。如果估計考得不好,孩子的壓力會更大。因為孩子才是當事人,他比父母的壓力更大。有的父母說看不出孩子有什麼壓力,其實那隻是表麵現象,是他在進行心理防衛,在心理學上叫做“否認作用”和“反向作用”,是在潛意識裏運用的自我心理防衛機製。如小孩子闖了大禍自己用雙手蒙上眼睛,抹殺現實以免內心焦慮痛苦,這就是否認作用;有的小孩子對媽媽說我沒有偷吃水果,以此壓抑了自己想偷吃水果的欲望帶來的痛苦,這就是“反向作用”。曉婷整天坐在電腦前,和同學出去玩,故作輕鬆的樣子,不是她沒有壓力,其實她是想通過這種方式來掩飾自己內心的壓力。因為她長大了,不能再像小孩子那樣通過哭泣來宣泄壓力了,可是她又實在難以承受,怎麼辦?於是就要進行心理自我防衛了。這和虛偽不是一回事。因為這都是潛意識的活動,她不是故意的。明白了這些,做父母的就應該給孩子一個自我化解壓力的環境和時間。不要孩子剛考完,就急不可耐地去擠壓孩子已經不堪重負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