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考試落榜後,孩子迷失了自己(2 / 2)

孩子高考之後,為人父母者應有的最好心態是平和,應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是理解,應扮演的最好角色是給孩子當個好參謀。因為這是他們自己的事,應該由他們自己來承擔。壓力,他們能慢慢地消化,逐漸地成為一種精神的營養。道路,他們能夠做出抉擇,他們對自己的未來正在學會負責。父母不該剝奪他們鍛煉成長的機會!把孩子推到前台來,讓他做主角吧!

孩子最需要的是親人的理解和撫慰

每年高考成績公布之後,相信都會有一些孩子要遭遇他們無法麵對的事實——高考落榜或考不上中意的學校。落榜,對每一個孩子來說,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在心理谘詢中心,經常聽到有同學訴苦:

“我的基礎不太好,心裏總是擔心失敗,怕高考考不好。人言可畏啊,我真不知道萬一我失敗了,父母、親友、老師、同學……我都該怎樣麵對?”

“高考結束了,現在我每天一早就出門了,很晚才回來,就是因為擔心父母總問我,‘你考得怎麼樣啊’。離開家之後,我也不敢去找同學,而是盡可能躲在能避開一切熟人的地方。那天,爸爸媽媽要去看姥爺,讓我一起去,我沒去,因為舅舅家的表弟今年也參加高考了,而且他估分很高。一想到親戚會拿他和我作比較,我心裏就很難受。”

“高考我考砸了,現在我每天都躲在自己的房間裏,我不知道自己該如何麵對父母、老師和朝夕相處的同學……”

在我們的傳統教育中,毫不誇張地說,高考是決定一個人命運的重要轉折點,一旦高考落榜,將會有無數的孩子跌入心靈的深穀。這個時候,他們最需要的是親人的理解和撫慰。如果親人此時責備和嘲諷,則會將他們推向更深的深穀。

和孩子一起麵對高考失利

在中國,高考不隻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全家的事情。所以,孩子高考失敗了,父母要學會和孩子一起承擔。

高考落榜其實對孩子的打擊很大,尤其是一些竭盡了全力的孩子。在巨大反差的刺激下,他們往往會出現應激障礙,出現情緒低落、抑鬱、憤怒、悔恨、沮喪、絕望,以及對未來失去信心等現象。這時父母應該克製自己的失望情緒,不要計較一時得失,更不要對孩子惡語相向,在孩子身上發泄,而是要理解孩子的委屈、苦悶和絕望情緒。細心觀察孩子,及時疏導,防止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在必要的時候,應該去找心理醫生谘詢,讓孩子平穩度過這段“灰色時期”。

心理專家考證,絕大多數落榜的孩子都會遭受巨大的心理創傷,心理承受力強的孩子大約會在一周左右逐漸緩解,但也有部分孩子恢複的時間更長。對這部分孩子,父母的關心尤為重要,千萬不能把對高考失利的焦慮和失望傳遞給孩子,父母的失望會增加孩子的內疚感。在這個敏感時期,如果父母將自己“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轉嫁到孩子身上,隻會讓孩子遭受第二次傷害。

實際上,作為父母,也存在著一個如何麵對現實的問題。有的父母故意避開落榜的話題,豈不知這樣會使孩子把痛苦更深地埋在心底,更不利於恢複健康的心理。所以正確做法應該是不有意避開,也不誇張渲染,最好和孩子一起分析利弊得失,找出問題和原因,以便走好下一步。父母和孩子共同分擔落榜的打擊,會使孩子盡快走出落榜的心理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