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林黛玉到底有多任性(1 / 1)

林黛玉到底有多任性

博文

作者:薑衛華

《紅樓夢》中,林黛玉為金陵十二釵之首。她的出場是從離別開始的,那時,她還小,人們都習慣叫她“林妹妹”。不知從何時起,林黛玉成了哭哭啼啼、小心眼、專使小性子的代名詞。用時下的話來說,林黛玉有美貌、有才華、有人罩著就是任性。

但林黛玉到底有多任性呢?

《紅樓夢》裏第二十回,寶黛兩人又因寶釵發生口角,黛玉脫口而出:“我為的是我的心!”在她病弱的外表下,固守隻為自己而活的心,盡管因此會活得很辛苦,她還是那麼任性。如果說寶釵一直致力於入世,達到了和外界的圓融,黛玉則始終執著於自我,我行我素任性伴隨。但黛玉並不是為了任性而任性,她隻是遵循著內心的指引。當世俗的條條框框和內心的聲音相悖時,林黛玉偏偏選擇了拒絕,拒絕被塑造、拒絕主流、拒絕正統。她選擇了忠實於自己的內心。

人的天性中有著趨利避害的成分。主流意味著安全、舒適、安穩。黛玉曾經曆過逐漸覺醒的過程,一開始,她也曾“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紅樓夢》裏第三回“眾人見黛玉年紀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麵貌雖弱不勝衣,卻有一段風流態度。”從入賈府的表現來看,黛玉行動得體、應答頗有分寸,和古典小說中常見的淑女們並沒有什麼區別。由此可見,實際上黛玉對於人情世故並不是不懂。和賈母一同住的時候,她和寶玉呈現出的都是“昵昵小兒女”之態,時而鬧點小矛盾,時而說說俏皮話,這時候的黛玉,就像我們尋常可見的那種小女孩,天真可愛,即使有一點任性,分寸也把握得很好。

自從黛玉住進瀟湘館,有了這方幽僻的小天地潔癖,詩人林黛玉終於橫空出世了。且看《紅樓夢》裏第四十回中劉姥姥逛瀟湘館所見所聞:劉姥姥因見窗下案上設著筆硯,又見書架上壘著滿滿的書,劉姥姥道:“這必定是那位哥兒的書房了。”賈母笑指黛玉道:“這是我這外孫女兒的屋子。”劉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這哪像個小姐的繡房,竟比那上等的書房還好。”瀟湘館就像它的主人一樣另類。淑女們克己複禮,她偏要肆情任性;淑女們一團和氣,她偏要愛憎分明;淑女們豁達圓融,她偏要特立獨行。

也是在《紅樓夢》第二十回,寶黛兩人正說著話,隻見湘雲走來,笑道:“‘愛’哥哥,林姐姐,你們天天一處玩,我好容易來了,也不理我。”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愛說話,連個‘二’哥哥也叫不上來,隻是‘愛’哥哥‘愛’哥哥的。回來趕圍棋兒,又該你鬧‘麼愛三’了。”寶玉笑道:“你學慣了,明兒連你還咬起來呢。”湘雲道:“她再不放人一點兒,專會挑人。就算你比世人好,也不犯見一個打趣一個。我指出個人來,你敢挑他,我就服你。”黛玉明明知道湘雲有咬舌毛病,還故意挖苦調侃,你說誰會喜歡專挑短處的人,湘雲雖然表麵上大大咧咧,但她的心裏會怎麼想?尤其是在人見人愛的寶玉麵前。

任性的人通常會讓自己處於很危險的境地,因此,任性的黛玉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大觀園裏姐妹眾多,出現在我們麵前的黛玉卻常常是獨自一人。孤苦伶仃的她其實比誰都更需要愛和溫暖,不管是愛情,還是友情。

“林黛玉是理想、是詩,她本身便是情……她的鍾情、嫉妒、多疑、糾纏、懼怕,她的病態,表現了許多弱者的內心,表現了許多強者深藏的、潛意識中的不願人知的那一麵內心。”王蒙先生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