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有兩個兄弟各自帶著一隻行李箱出遠門。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將兄弟倆都壓得喘不過氣來。他們隻好左手累了換右手,右手累了又換左手。忽然,大哥停了下來,在路邊買了一根扁擔,將兩個行李箱一左一右掛在扁擔上。他挑起兩個箱子上路,反倒覺得輕鬆了很多。
幫助他人分擔不一定都是在增加自己身上的重量。
在我們人生的大道上,肯定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但我們是不是都知道,在前進的道路上,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有時恰恰是為自己鋪路?
一尊幾百年前的彌勒佛,終因年久失修,有些殘損了,寺裏請來佛工為其修葺。當佛工根據殘損程度,揭開彌勒佛的腹部,準備加固翻新時,在場的方丈和僧侶們無不驚愕動容——彌勒佛主的闊腹裏居然裝著十二個男女老少的陶俑!
見過、朝拜過彌勒佛主的人們,往往陶醉或羨慕於佛主無與倫比的朗笑,更為佛主的超級大肚子動之以容、付之一笑。有人還銘記著有關彌勒佛主的楹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
可是,又有幾人能夠聯想到、醒悟出,彌勒佛主之所以大腹便便、笑口常開的真正因由?
心中裝著別人,裝著衣食父母、親情悠悠的男女老少,裝著需要照顧、需要超度的芸芸眾生,肚子能不大嗎?笑容能不爽朗嗎?
佛教以及信奉佛教的人們,能創想塑造出如此經典、如此奧妙的彌勒佛來,就是一種念及蒼生、真實再現的慈悲情懷,就是一種高深玄妙、經世絕倫的人文藝術。
幫助別人其實就等於幫助了自己。一個人在幫助別人時,無形之中就已經投資了感情,別人對於你的幫助會永記在心,隻要一有機會,他們也會主動幫助你的。
愛迪生在學校讀書的時候沒有人會想到他將會成為那個時代最偉大的天才之一,老師們認為他的智力低下,因為他很難消化所學內容。改變他一生的事件發生在1862年。當時隻有12歲的愛迪生看見一個在鐵路上玩耍的小男孩就要被火車碾過,他撲過去用自己的身體護住小男孩,火車以幾毫米的距離在他們身邊擦過。那個小男孩就是就是當地火車站站長的兒子。愛迪生因為自己的英勇行為獲得了參加電報學課程的機會,他的發明事業從此拉開序幕。
一個人的人生價值和真實幸福,不能僅僅囿於個人的一管之見、一私之利。要關愛別人、回饋社會,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隻有這樣的心誌和心態,人生才能抵達一種高尚而神聖的境界。助人,是施予而絕不求任何回報。能有益於他人並自感快樂就是生活給予我們的報酬。助人也是對我們的財富的一種肯定。助人等於說:“謝謝你,我擁有的多過我所需要的。”這是對財富的最深刻、最有力的肯定之一。
傳說在一次大衛王與邪惡軍隊的戰鬥中,大衛王的軍隊因長期疏於戰備而被打得一敗塗地,大衛王不得不率領他的軍隊向後撤退,但邪惡軍隊仍窮追不舍。突然,大衛王的軍隊停下了,因為大衛王看到了林子裏的許多鳥窩,大軍過後,肯定會震掉許多鳥窩;但如果不從樹林中走,他們一定會被敵軍追上。已經沒有考慮的時間了,大衛王毅然讓軍隊轉過身去向敵人猛攻,邪惡軍隊以為中了大衛王的埋伏,紛紛亂作一團,作鳥獸散去,大衛王為了保護小鳥終於贏得了戰爭。
我們每個人,生活在社會中,都難免會碰到一些困難,要解決這些困難和問題,必然少不了別人的幫助。而幫助往往又是相互的,當你去幫助別人的時候,自己也不知不覺從中得到幫助。這不正是,授人以花,手留餘香嗎?
讓我們極誠實地說吧!我們是為了純屬自私的理由而助人的——我們助人,因為那種感覺真好。知道了這一點,當你有需要的時候,你對人的最大善意之一就是允許別人幫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