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慶祝登陸月球成功的記者會中,有一個記者突然問奧爾德林一個很特別的問題:“由阿姆斯特朗先下去,成為登陸月球的第一個人,你會不會覺得有點遺憾?”
在全場有些尷尬的氣氛下,奧爾德林很有風度地回答:“各位,千萬別忘了,回到地球時,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艙的。”他環顧四周笑著說,“所以我是由別的星球來到地球的第一個人。”
大家在笑聲中,給予了他最熱烈的掌聲——因為他對名利的豁達。
有一天,一位朋友來一生兩次獲得過諾貝爾獎的居裏夫人家做客,忽然看見其小女兒正在玩英國皇家學會剛剛頒發的一枚金質獎章。朋友大驚道:“現在能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是極高的榮譽,你怎麼能給孩子玩呢?”居裏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隻能玩玩而已,絕不能永遠守著它,否則就將一事無成。”
淡泊名利!當一件事,你能做,別人也能做的時候,你應該讓給別人做;當一份榮譽,你能得,別人也能得的時候,你應該讓給別人得;當一個職位,你能坐,別人也能坐的時候,讓給別人坐。
戰國時期的吳起是一代名將,是一流的謀略家,更是最典型的名利狂。為了求名,他不擇手段。為了贏得魯國國君的信任,他竟然親手殺了當初帶著大量金銀珠寶與他私奔的愛妻,就是因為妻子是魯的敵國——齊國的女子。他終於名揚四海,然而每次名成利就,卻又遭小人暗算,跌下神壇,三起三落。因求名而能名垂青史,是吳起的成功之處。
因盛名之下不避收斂而喪失性命,又是他失敗之處。在通往名利的道路上,吳起未嚐不是一個很好的借鑒。
孔子說:“學習三年卻沒有做官的念頭,是很難得的事。”
讀書不含任何功利思想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儒家所崇尚的是一種生活哲學,讀書的目的是學做一個君子。讀書是一條道路,一種方法,它使你了解人類社會所走過的曆程,正視自己的位置,展望未來的道路。
它會給你一把開啟世界的神奇鑰匙,你的胸襟也隨之拓展。
有的人讀書隻是為了求名求利,甚至由於讀了更多的書,而能用更高明的方法來欺世盜名。他們是沒有真正體悟到求學問道的含義。“學而優則公”,為天下百姓造福是許多讀書人的夢想,但卻不是求學的終極目的,更不要把學問看作升官的一個砝碼。“學”的最高境界是為了在生活中做一個實踐道德的君子。
古人說:“為了天下平民百姓的舉止措施,就叫做事業;為了一家的舉止措施,就叫做產業;損害天下人的舉止措施,而對一家人有利的,就叫做冤業。把產業作為事業,人們必然怨恨;把產業作為冤業,天就會毀滅它。”
曆代失敗的人,大多都敗在無情操、無節儉上。這是不得不使人們要警惕的,何況“悖逆事物而人的人,也必定會悖逆而出”呢!一個人要想培養自己高風亮節的高尚情操,首先要做到“如果不是屬於我所有的,雖是一毫也不能取”。
這又在於能夠安分、安貧、安心不動,做到少欲望、少貪得、少求取,就要求擁有高風亮節的高尚情操。
宋淩衝任合山知縣,有清廉的名聲,一毫也不妄取,百姓稱頌他的德行。任期結束後回歸時,身邊有一塊硯池,宋淩衝拿出來看看說:“這不是我來時的東西。”於是命人還回去。這不就是“如果不是屬於我所有的,雖是一毫也不能取”的最好例證嗎?
治理百姓的官員,古代稱為父母官,就是要服務於人民,而不是在人民之上作威作福、暴斂民財。所以宋代張之才做陽城知縣,離任辭行做詩說:“一官來此四經春,不愧蒼天不愧民。神道有靈應信我,去時猶似到時貧。”
唐伯虎做詩說:“釣月樵雲共白頭,也無榮辱也無憂;相逢話到投機處,山自青青水自流。”如果人人都能了悟“山自青青水自流”的境界,就自然萬事不會求助於人了。“百年隨手過,萬事轉頭空”這樣又有什麼可求?又有什麼可求不得?又何必徒自貶抑,自招屈辱?陶淵明的詩中說:“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這就是自知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