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理財計劃都有規律可循。做好養老、教育規劃的關鍵有三條:一是理想的理財目標,即到時追求的資金額度,二是選擇好合適的理財產品,三是持之以恒的投資,發揮複利的威力。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參與家庭理財規劃,使他從小就形成規劃理財的理念。
申請屬於孩子的銀行賬戶
你的錢包裏還會放很多現金嗎?當然不會,信用卡和借記卡早已取代了大額現鈔的功用。對孩子來說,這類教育的時間也要有所提前了,不要再等到他離家上大學時才擁有第一張銀行卡,12歲前後就是時候了!
現在國內如民生銀行、工商銀行等,都推出了針對少兒用戶的銀行卡,這些銀行卡通常設有透支額度或是透支額度很小,且需要事先經過家長批準,刷卡消費額也有很嚴格的限製,但各類功能倒是一樣不缺。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額度縮小了的成人銀行卡。
給孩子辦理一張少兒銀行卡,好處多多。首先家長可以借刷卡記錄了解孩子的消費習慣;其次可以盡早培養孩子的金融意識,使他對銀行服務早日熟悉。在美國,父母把理財教育看作是“從3歲開始實現的幸福人生計劃”,將讓孩子學會賺錢、花錢、存錢、與人分享錢財,借錢和還錢為主要內容的理財教育融人孩子整個教育的全過程,使孩子生活在一種具有強烈理財意識的環境裏,逐步形成善於理財的品質和能力。孩子從3歲時起父母就要幫助他開始積攢硬幣的遊戲了,6歲前父母會以孩子的名義在銀行裏為他開個戶頭,讓孩子明白“銀行”不僅是取錢的場所,也是存錢生息的地方。
這些做法為美國培養、造就大批優秀經濟管理人才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資源基礎,正如一位專家指出:“每當我們看到在世界億萬富翁排行榜上美國人不僅位居前列而且占去一多半,以及在世界經濟事務中發揮重大作用和影響的美國著名企業家越來越多時,應該不足為奇,因為這是他們長期堅持將理財教育從孩子抓起的必然回報。”
在猶太民族,父母通過早期的財富教育讓孩子們知道怎樣進行合理的投資:怎樣去獲得財富,怎樣去整理自己的財務。通過這些早期的教育,為孩子日後的成功積攢下眾多的、重要的經驗。《塔木德》中說:“金錢容易引發意外,任何人對待金錢都要謹慎,否則就要損失金錢。先要學會看管少數金錢,然後才可以管理更多金錢,這是最聰明的提防金錢損失的辦法。”當似乎可以獲得大批金錢的投資機會出現時,有些人被它所迷惑,蠢蠢欲動參加投資,那可能導致金錢損失。《塔木德》指出:“本金有安全保障的投資才是第一流的投資原則,為求高利潤而喪失本金的投資事業是愚蠢的冒險。作為投資者,不要被急於發財的心情所蒙蔽,必須要仔細調查研究。當你有了充足證據,而且沒有冒險成分存在的時候,才可以拿出部分金錢去投資。”
可悲的是,這樣的早期教育在別的民族中是以另一種形式出現的。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不是教孩子以後生活中關於金融方麵的知識,而是在教孩子們怎樣聽話,教育他們怎樣才能博得大人的歡喜,做一個讓家長、老師都滿意的孩子。父母們望子成龍心切,為了孩子在以後的路上多一些選擇方向,多一些成功目標,他們送孩子進入各種教授音樂、舞蹈之類的班級,希望他們能憑借自己的一技之長出人頭地。孩子們從小做的所有事情都被父母所管製,有些孩子甚至很大了還需要父母來安排他們的生活。
理財是一種生存技能,讓孩子學習理財是非常現實的選擇。理財教育是家教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與伴隨孩子健康成長的方方麵麵問題息息相關的。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理財教育包含了多方麵的教育內容和多種能力的培養。
第一,對孩子辨別能力、分析能力、權衡能力的培養。麵對鋪天蓋地的廣告和名目繁多的促銷活動,需要孩子們做出符合自身情況的判斷和選擇,當孩子需要購買某種商品時,他需要權衡、需要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經濟狀況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