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我是為父母學習的!——讓孩子明白他為誰而學習(1 / 2)

常有父母這樣訓斥孩子:“你是為誰學習?你為的是你自己!你不是給我們學的!”

但孩子卻經常這樣認為:“我學習好了,爸爸媽媽和老師就不會罵我,所以我就是在為他們學習。”

為誰而學,對於許多孩子來說,這的確是個問題。

有一群孩子經常在一位老人的家門前大聲嬉鬧,喜歡清淨的老人覺得很是難以忍受。

一天,老人站在門口給了那些來玩鬧的孩子每人25美分,並對他們說:“你們的活力讓我覺得自己也年輕了不少,這些錢是為了感謝你們讓這裏變得熱鬧。”

孩子們非常高興,第二天繼續來嬉鬧,老人依然站在門口,這次隻給了他們每人15美分。老人說,他沒有收入,所以這次少給一些。孩子們覺得既然有錢拿,少一些也無所謂。

但到了第三天,老人卻隻給他們每人5美分。這群孩子不高興了:“一天才5美分,我們每天來也很辛苦的!我們發誓,再也不為你而玩了!”他們生氣地離開了,老人門前自然也就恢複了平靜。

這一群孩子最終變成了為了錢而玩耍,聰明的老人顯然已經顛覆了他們玩的初衷。可仔細想一想,現在許多孩子的學習不是也和故事中講述的一樣嗎?他們為了能得到父母的誇獎而學習,為了不被老師責罵而學習。

故事裏的孩子不是為自己而玩,所以他們失去了玩的樂趣;現實裏的孩子若是不知道為了誰而學習,那麼他的學習也將會失去意義。

可見,讓孩子明白為誰而學習是決定他能否學有所成的關鍵,那麼父母要如何做呢?

▲教孩子明白“知識改變命運”

海倫·凱勒是美國著名的盲聾女作家和教育家。她在1歲半的時候得了一場大病,變得又聾又啞。後來,母親為她找來安妮·沙利文老師,老師帶著她走入了知識的殿堂。海倫努力學習著,她不僅學會了說話,還掌握了5種文字。24歲的時候,海倫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世界著名學府哈佛大學的女子學院。後來,她將畢生的經曆都投身於慈善事業中。

海倫的命運是不幸的,但她卻沒有向命運低頭,反而通過學習大量的知識來使自己的命運得到改變,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有人曾統計過,每個猶太人一年平均要看300多本書,書籍帶給了他們豐富的知識,也給了他們無窮的智慧。所以,在全世界範圍內,猶太民族都被公認為是最富有創造力的民族。由此可見,如果一個人不想一生都碌碌無為,那麼就不能放棄對知識的努力學習。這一點,父母要讓孩子明白,要讓他看到知識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

▲不“逼”著孩子苦讀書

許多父母經常用這樣的話來要求孩子:“再不好好學習,看我不打斷你的腿。”於是在這樣的“壓力”之下,許多孩子變成了不得不讀書,否則就會被“暴力”對待。父母這樣的做法就是在逼著孩子苦讀書,這樣他自然就會覺得是在被逼著學習,而且還是在為父母而學習。

逼著孩子苦讀書,隻能一時管用,一旦父母不在身邊,孩子也許就不再認真學習了。所以,父母應該培養孩子自覺學習的能力,讓他自願去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