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2章 開頭與結尾——教孩子選材與謀篇布局的方法(1 / 2)

作文的開頭和結尾中蘊含著大學問。文章的開頭不好,會讓人失去往下讀的興趣;而文章的結尾往往是整篇文章的“點睛”之處,結尾不好,便很難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老師批改作文時,最頭疼的事就是在不同學生的作文中看到相似的句子。比如《一件讓我感動的事》這篇作文,經常有這樣的句子出現在開頭和結尾:“每當我看到……就想起……”、“雖然事情過去了很久,但這件事一直徘徊在我的腦海中……”類似這樣的套句,在孩子的作文中層出不窮,老師也無可奈何。

還有一種結尾方式是很讓老師頭疼的。“看那鮮紅的楓葉,在樹上搖動,像是在對我低語;山腳下,還有很多遊人正在準備上山……啊,秋天的香山是多麼迷人啊,我真是舍不得離開!”可以說,最後的一句感歎壞了整個結尾的味道。可是,教孩子寫結尾要像畫國畫那樣“留白”,體現出“言有盡而意無窮”的韻味,孩子能懂嗎?

顯然,光是教孩子開頭、結尾的具體模式,孩子依照模式寫作文,難免會落入“俗套”。那麼,父母怎樣才能引導孩子“活學活用”,在這些模式中開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呢?

▲告訴孩子開頭、結尾的基本要領

傳統的作文寫作強調“鳳頭,豬肚,豹尾”,也就是說,開頭要吸引人,正文要飽滿豐富,結尾要短促有力。

像上文例子中那種套句的開頭,有一種“漸進”感,將讀者的注意力漸漸拉到事件發生的那一天。這樣的開頭很好,但是由於大家都用,這個開頭的方式便被用濫了,失去了原來的意義。讀者一看,“又是這個,直接跳下一段。”所以,開頭最重要的是有新意,要有讓讀者“眼睛一亮”的效果。

而結尾呢?則要求讓人意猶未盡。所以,結尾隻能采取“點”的方式,不能寫得太多。大段抒情、排比之類的結尾是不好的。雖然詞語華麗,作者寫起來心潮澎湃,但是很容易造成文章整體結構失衡;而且,作者把文章的“意”都發揮出來了,留給讀者的思考就少了,文章容易讓人看過就忘。

▲給孩子介紹典型的開頭、結尾方式

開頭和結尾的主要模式還是要給孩子介紹一下的,不過孩子了解就好,不需要死記硬背。

最好是讓孩子閱讀名家名篇,然後分析文章是如何開頭和結尾的。一些著名作家(如魯迅、朱自清、老舍、巴金等)的文章已經被收錄在語文教科書中了,由於孩子對文章比較熟悉,分析起來也十分方便。

典型的開頭方式有:設問式、排比式、寫景式、直接點題式、名句引用式、倒敘結果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