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孩子做事磨蹭怎麼辦(1 / 1)

磨蹭已經是孩子在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毛病了,也是很多父母比較頭疼的問題。從心理發展的角度看,磨蹭不是一種良好的行為方式,它對孩子的學習效率產生很大的阻礙,而且不利於培養孩子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思維的敏捷性,這樣的孩子以後也很難適應快節奏的現代社會。

田田都快上小學了,可還是個“小磨蹭”,做起事來總是不緊不慢的。從吃飯穿衣,到做遊戲、寫字都是慢慢騰騰的,他的作業總是不能按時做完,每當需要為某事做好準備時——上學、上床、洗澡、去親戚家,如果父母不衝田田大叫“現在,現在就做!”他是決不會準備好的。對此,田田的父母也很犯愁,曾特意帶著他向專家請教,問田田是不是腦袋笨。

孩子做事慢除了父母溺愛的原因外,自身也有原因:一是孩子“手笨”,即做事情時,動作不熟練。由於孩子的神經、肌肉活動不夠協調,同時缺乏一定的生活技能,所以導致他做事情比較緩慢。二是孩子的時間觀念差,做事情缺乏緊迫感,也就是常說的“慢性子”。孩子的時間概念通常要到五歲左右才開始形成,而大約在八歲以後才逐漸穩定。因此,針對這種情況,家長可以通過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改掉磨蹭的不良習慣。

1.經常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父母可以與孩子玩一些小的競技遊戲,如比賽看誰穿鞋快,看誰走路快等。通過這些比賽,家長可以隨時教給孩子自我服務的技巧,教給孩子如何利用做事的先後順序來提高效率、安排時間等。這些遊戲玩多了,孩子可能會降低興趣,這時,可以給予適當的獎勵來鼓勵孩子繼續做下去。

2.幫助孩子樹立時間觀念。家長可以通過講一些關於時間的故事幫助孩子認識時間,樹立時間觀念,讓他們認識到時間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不能輕易浪費。總之,通過各種途徑讓孩子認識到時間的價值,讓孩子明白磨蹭會白白浪費許多時間。

3.告訴孩子做什麼事都要按時,不能拖延。磨蹭是一種拖延習慣,不光存在於學習中,也反映在生活的各個方麵,如穿衣、吃飯、玩耍等。所以要克服這個毛病,必須從多方麵著手,從孩子的實際出發,製定一些改正方案。做什麼事情,需要多長時間,事先都做好計劃,在預定的時間以內(當然能夠越快越好)保證質量地完成。

4.應改善對磨蹭孩子的評價角度,要少說“慢”。“動作慢”的評價會使孩子忽略時間的利用,孩子會認為自己每次的學習時間都很漫長,自然而然地出現太多的“小插曲”,如發呆、玩橡皮、上廁所、喝水等。因此,家長要有意識地表揚孩子,並告訴他,你可以“快”起來,隻要在學習的時候不做其他事情就可以了。

5.家長要以身作則。孩子的磨蹭行為還可能與爸爸媽媽自身的行為有關。有的家長平時喜歡邊吃飯邊看電視或書報,有的家長也會因疲倦或懶惰做事拖時間,這些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非常容易使孩子養成注意力不集中、辦事拖遝等不良習慣。因此,家長不妨先自我檢查,為孩子做個好榜樣。

在開始計劃時間的時候,家長要及時核對。孩子做事,家長為他計時,告訴並誇獎他今天又比昨天快了幾分鍾。這樣,孩子就會有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