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音樂啟蒙的探求(2 / 3)

音樂活動可以提高兒童的思維能力。比方說,空間概念是抽象思維的起點,而視唱教學中手勢語的幫助,即用手的動作來表示音的高低長短,對兒童的空間概念的形成和鞏固是很有意義的。

音樂活動還鍛煉了兒童的意誌。例如,一個樂感較弱的孩子學習音樂,他要唱準曲調,就必須集中注意力聽清楚正確的樂聲,並模仿出來,這就要求兒童做出意誌的努力。

國外的研究成果對於深化我們的音樂教育觀是很有啟發的。他們重視對音樂教育自身規律的探討,用兒童所喜聞樂見的各種形式進行的音樂啟蒙,切切實實地在各種音樂活動中提高兒童的音樂能力和心理品質。他們提倡:學習音樂就是為了音樂本身,就是為了用音樂本身去打動孩子的心。他們遵循音樂藝術自身的規律和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去進行音樂的啟蒙。

而在我國,一些人將音樂教育看成是德育或智育的附屬,過分強調音樂的教化作用,片麵理解音樂對開發智力的作用,因而有時候表現出一些“急功近利”的傾向。比方,要突出音樂的教育意義,便到歌曲的歌詞中去找思想性;音樂可以使孩子更聰明,便僅僅以教會幾首歌或一樣樂器為指標,重視了音樂的功利性,卻相對的忽視了藝術性。對音樂藝術教育自身的特殊規律不夠重視。

音樂確實有著啟迪智慧、教化人類等種種了不起的功能。但首先必須讓孩子喜愛音樂,學會傾聽音樂,理解音樂,從聽覺到心靈都沉浸在音樂之中,這樣,才能真正感受到音樂中流淌著的智慧和人格的力量,才能真正被音樂所打動,從而使靈魂得到升華,變得更高尚、更有智慧。在兒童的音樂啟蒙過程中,我們應當努力摸索、探尋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創造出生動、富有啟發、卓有成效、富於美感的音樂活動形式。包括傾聽音樂、歌曲教唱、節奏活動、音樂遊戲等等,讓孩子們通過這些有趣的活動,體會音樂的美,學習表現這種美。在音樂活動的同時鍛煉提高兒童的心理品質,培養和發揮兒童的音樂才能。

兒童潛藏的音樂才能是極其豐富寶貴的,遠遠超出我們成人的估計。在成年人中,五音不全的音盲或對音樂一無所知的人還大有人在,所以有時候我們往往由於自身某些因素的局限低估了兒童的音樂潛能。有一個20個月的小男孩子,父親是個小提琴手,家裏經常播放優美的樂曲,音樂伴隨著他一天天長大。父母用來製止他啼哭的最有效的武器就是音樂。恰恰有一次,由於電壓不足,錄音機磁帶“跑調”了,他的哭聲還沒有完全停止,就急忙哽咽著告訴父親:“磁帶壞了!”而同時,站在一旁的小保姆竟然一點兒都沒有聽出來。這個對比不是很有趣嗎?

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曾經建議,在兒童,特別是幼兒生活的環境中,在兒童視線所及的範圍內,多布置一些鮮豔明快、美麗大方的裝飾品或玩具,這些醒目的視覺刺激可以大大激活兒童視神經的反應,豐富兒童的視覺經驗,發展兒童的視知覺。這個建議已經得到了普遍的采納。那麼,對於發展兒童的音樂聽覺能力是否也可以借用此法呢?讓兒童的生活中多一些優美動聽的聲音,同樣可以提高兒童聽覺的敏銳性。當兒童的生活充滿了音樂,兒童每天都能接觸音樂、聽音樂,這樣,慢慢地兒童就能一天一天、一點一點地逐漸聽懂音樂,也會學著表現音樂了,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就好比兒童學習語言,必須有一個語言環境,使他能每天都聽到大人們的說話。這樣,慢慢地他就能聽懂成人的語言,並且也會自己學著說話了。兒童模仿成人語言不僅在用詞造句方麵,而且連抑揚頓挫等音調變化都能學得自然而生動,這首先應當歸功於語言環境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樣道理,學習音樂也需要環境,隻要我們為兒童創造一個良好的音樂環境,我們就可以使每一個兒童的音樂潛能得到驚人的發揮。

總之,兒童的生活離不開音樂,美好的音樂與兒童純真的心靈是相通的。兒童的發展需要音樂,音樂可以促進兒童發展。音樂的啟蒙就是要為兒童創造一個良好的音樂環境,經常性地不間斷地通過傾聽、歌唱、拍手、遊戲等多種形式,采取生動有效的方法對兒童進行音樂教音,使兒童在生動有益的音樂活動中發展良好的心理品質,發揮音樂潛能。

2.音樂是聲音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