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兒童畫的特征
孩子不是按照看到的那樣去畫,而是畫自己感知和經驗過的事物,因為受著年齡的局限,兒童有著自己獨特的繪畫方式。
①透視畫:孩子在畫汽車時,畫外形也要同時把他知道的車內部的一切畫出來。就像通過透視能看到人體內部的情況一樣,把司機、方向盤、腳踏板都畫出來。這種“透視”的畫法和大人的透視畫法完全不同。這種的例子處處可見:在畫窗子外部形狀時,房子內部的燈和全家人圍坐在飯桌旁的情景都“透視”地畫了出來;畫衣服的口袋,也將裝在袋裏的物品畫了出來。孩子的這種畫法並不異常,這是孩子的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及表現形式,因此,父母不必求全責備,說這不像,那不對,要懂得孩子的繪畫心理活動過程。
②展開式畫(把折疊的物品展開):孩子在畫電車時,會同時把電車的側畫、正麵和後麵都畫出來,並把道路兩旁的樹,畫得倒在道路的兩旁。不僅把自己看到的畫下來,而且放寬視野把自己所知道的整個事物都畫下來。展開式的畫法也是兒童畫的特點。孩子的這種畫顯得稚拙、可愛、富於想象力。
③把遠處的事物畫在紙上方:孩子們總是先把眼前的事物畫出來,然後再把遠處的事物畫到紙的上方。如果斜著從上方看,就是全景畫式的表現。這也是孩子繪畫思維的正常表現,並不異常,做父母的也不要指責孩子畫得雜亂無章。孩子能夠運用科學的遠近法來繪畫,需要到十一二歲以後。
2.兒童畫畫的心理特征
兒童的思維都是比較具體的。他們在感知客觀事物時,都是一個一個認識的。因此,兒童在繪畫上表現出“突出中心事物”這一特點,想要畫什麼就去畫什麼。
兒童沒有完全建立起合乎邏輯的空間概念。因此,他們不能完善地掌握上下、前後、左右三度空間概念。他們對比較估計的能力發展又比較晚。讓孩子在平麵紙上畫出表現出具有三度空間的畫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孩子的畫就具有一種沒有遠近、沒有前後、沒有大小、任意排列的平麵構圖形式。兒童“求全”,力求表現和反映真實生活,技巧欠缺。這實質是兒童繪畫心理活動的反映。
想象與幻想在兒童心理活動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他們常常以想象代替思維,把幻想與現實融為一體。孩子的知識雖然很少,卻可以不受知識常識的限製,海闊天空地任意想象。他們看月牙像個秋千,就想上天去做遊戲。這一點和成年人有很大的區別,成年人見多識廣,想象力反而受到壓抑,自由發揮的餘地受到限製。孩子畫畫時為了表現自己的感受,根本不考慮自己的技巧能不能勝任。
兒童畫的創作,在色彩使用上也反映出他們的心理特點。孩子們普遍喜歡色澤鮮豔、對比強烈、明快的色調,不喜歡灰暗的色調。孩子認識事物的外部特征,也主要靠色彩,如“紅蘋果”、“紅皮球”、“紅皮鞋”、“紅花”、“綠樹葉”……據有關專家研究,這些顏色本身的特性與孩子的顏色視覺有密切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