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差異會給孩子帶來強烈的對比感受。因為從顏色本身的特性來分析,在可見光譜上,每一種色調都發出一種做為主體的電磁波長。每當人們接觸時,顏色的主體電磁波便影響人們的腦電波,誘導人的情感轉移。如紅顏色的主體電磁波波長是最長的,一旦影響人的腦電波,人的反應是警覺、驚醒。而藍顏色的主體電磁波波長最短,人腦電波反應也就是慢,人感受到的是安祥、深沉。正是由於兒童對顏色具有強烈的心理對比感,所以畫起畫來,或大紅、或大綠、或深藍、或凝黑,不拘一格,參差雜錯。這是兒童由顏色對比產生的誇張感受的表現。孩子生理、心理上發展的局限性使兒童具有自己的心理特點。
3.父母是啟蒙老師
常常聽到父母問這樣的問題:“我的孩子畫畫有發展前途嗎?”“我們不會畫,怎麼去輔導孩子呢?”
事實上,會畫畫的父母總是少數,大多數父母既不是畫家,也不擅長畫畫,隻具備中小學時學過的一點點美術常識。
當然,父母會畫畫對孩子會有直接影響,輔導起來也方便,但不會畫畫的父母也不必為此氣餒。因為,許多孩子畫畫好並不是由於他的父母及祖輩畫畫好而遺傳來的,孩子在幼年時期完全可以借助環境的影響,依靠父母的因勢利導,跨進繪畫藝術的大門。
學齡前的教育主要是接受父母的教育,一個人的能力並不是與生俱有的,是靠後天的教育獲得的。在這個教養過程中,父母始終是孩子的第一位啟蒙老師。
父母作為孩子畫畫的啟蒙老師,首先要對孩子進行藝術情感的教育。家庭環境和人際關係中充滿藝術氣氛與情趣,會對孩子的興趣、愛好、情緒、性格產生重要的影響。在經濟條件可能的情況下,室內的布置力求美觀、樸實、整潔、大方,富有藝術性,牆上的優美繪畫,桌上造型別致、色彩新奇的裝飾品,都會給孩子以美的啟迪和美的感受。
作為藝術情感教育的基本內容,培養孩子對繪畫的興趣、好奇心,則是父母要注意的事情。父母要隨時觀察孩子的興趣所在,在他們高興畫的時候,要多多地表揚鼓勵。孩子做什麼事情往往都沒有常性,針對孩子興趣容易轉移的特點,想方設法鞏固孩子的畫畫興趣,經常變換方式、辦法來引導他們。
常常給孩子講有趣的故事,可以豐富孩子的繪畫情感與想象力。多帶孩子到野外去玩,可以擴大孩子的生活視野,感受自然界多姿多彩的變化,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以及對生活、事物的感受能力。要讓孩子從小養成眼看、腦想、手練的三結合學畫習慣。
總之,父母的啟蒙教育對孩子學畫是必不可少的,是任何老師也不能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