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秦二世元年秋七月,陳涉起蘄,至陳,自立為楚王,遣武臣、張耳、陳餘略趙地。八月,武臣自立為趙王。郡縣多殺長吏以應涉。九月,沛令欲以沛應之,掾(yuàn)、主吏蕭何、曹參曰:君為秦吏,今欲背之,帥沛子弟,恐不聽。願君召諸亡在外者,可得數百人,因以劫眾,眾不敢不聽。
【譯文】秦二世元年秋天七月,陳涉在蘄縣起兵。達到陳郡後,自立為楚王,派遣武臣、張耳和陳餘奪取趙國故地。八月,武臣自立為趙王。各郡縣的百姓紛紛殺掉郡裏的長官來響應陳涉。九月,沛縣縣令想要憑借沛縣相應他(陳涉)。佐屬曹參和功曹蕭何說:大人啊,您是大秦的官吏,現在要背叛它,而去統帥沛縣的民眾,恐怕沒有人聽從你的號令。希望大人您能召喚在外麵流亡的人,可以達到數百人,憑借他們去劫持民眾,民眾不敢不聽您的號令。
【分析】
1、實施“建亥”曆法,以夏曆十月為正月,因此陳涉起事的時間應該是在夏曆五月。
2、沛縣縣令也有反抗秦朝的意願,蕭何和曹參兩個人擔心他奪取“革命軍”的實際統治權,因此勸他說“背主之賊,無人響應”,得把流亡的人(主要是劉邦)招回來才能劫持民眾,為劉邦起事反秦奠定了基礎。辛亥革命以後,各地都督將軍紛紛搖身一變,成為革命的領導者!特別的,一代梟雄袁世凱就是篡奪辛亥革命的成果,從大清王朝的北洋大臣巧妙地轉換成推翻帝製的共和功臣,逼迫孫中山讓出了大總統的權力寶座。
因此,革命者或者企業初創者,一定要把握革命和企業的絕對領導權,不然就會把自己的革命成果拱手讓人,造成火中取栗、替人作嫁的不良後果。
3、曹參、蕭何乃至劉邦、樊噲都是秦朝的底層官吏。雖然官位低微,但是距離群眾較近,擁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因此號召群眾比較容易。因此,一個國家一定要加強基礎官吏的素質教育,把底層官吏的執政基礎以及能力素質作為一個重要工程來抓。底層官吏的行政素質與忠誠度,關係到國家方針政策的落實效率和實施效果,其道德水平關係到老百姓對於政府形象以及行為策略的認可程度。一旦底層官吏腐敗墮落,就會脫離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朝廷的統治根基就會動搖,甚至倒戈易幟,成為國家政權的反麵。
【原文】乃令樊噲召高祖。高祖之眾已數百人矣。於是樊噲從高祖來。沛令後悔,恐其有變,乃閉城城守,欲誅蕭、曹。蕭、曹恐,踰(yú)城保高祖。高祖乃書帛射城上,與沛父老曰:天下同苦秦久矣。今父老雖為沛令守,諸侯並起,今屠沛。沛今共誅令,擇可立立之,以應諸侯,即室家完。不然,父子俱屠,無為也。父老乃帥子弟共殺沛令,開城門迎高祖,欲以為沛令。
【譯文】沛縣縣令於是派樊噲召見高祖。高祖的手下已經有數百人了。於是樊噲跟隨漢高祖回到沛縣。沛縣縣令後悔了,恐怕事情會有變故,於是關閉城門加強守衛,想要誅殺蕭何和曹參。蕭何和曹參越過城牆求高祖保護。高祖於是在帛書上寫信射到城池上,告訴沛縣的父老鄉親:天下人一起苦於秦朝的統治已經很久了。現在,父老兄弟即使為沛縣縣令守城,各地諸侯一同起兵,不久就會攻下沛縣屠殺百姓。沛縣民眾現在一起誅殺縣令,選擇值得擁滬的人做縣令,來響應諸侯的舉動,才能保持家庭完好無損。不這樣的話,全家人都將被屠殺,我也無能為力了。父老鄉親於是率領青年一起殺死縣令,打開城門迎接高祖,想要擁立他為沛縣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