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陳恢為了拯救自己的主人——南陽郡守,出城遊說劉邦。提出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思想。
其實,打仗打得不是城池的占領,應該是人心的征服。通過暴力手段可以占領城市,卻因為死傷過重傷了民眾的人心,得不到人心的攻城略地,早晚都會得而複失的。因此,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到民心才能得到天下,或者說真正的天下就是民心。
劉邦和平解決宛城問題,是一個絕好的解決方案,不但可以占領城池更可以收獲人心,實現了“以戰養戰”的軍事戰略的巨大轉變,從單純的占領城池到剿撫並用的方式;並把仁義之名像瘟疫一樣播散到秦國的地盤。讓大家都知道,劉邦不是一個滿手血腥的外來侵略者,而是一個仁義高尚的民族解放者。於是,在進入關中、征服秦國的道路上,劉邦遇到的阻力和困難都迎刃而解。
【原文】七月,南陽守齮降,封為殷侯,封陳恢千戶。引兵西,無不下者。至丹水,高武侯鰓、襄侯王陵降。還攻胡陽,遇番君別將梅鋗(xuān),與偕攻析、酈,皆降。所過毋得鹵掠,秦民喜。遣魏人甯昌使秦。是月,章邯舉軍降項羽,羽以為雍王。瑕丘申陽下河南。
【譯文】南陽太守桓齮投降,劉邦封他為殷侯,封陳恢食邑千戶。率領兵馬向西進軍,沒有不被攻下的城池。到達丹水時,秦國將領高武侯戚鰓、襄侯王陵投降。還軍攻伐胡陽,遇到了番君吳芮的別將梅鋗,與他一同攻打析城、酈城,兩城都降服了。劉邦的軍隊經過的地方不得所侵犯百姓,秦國民眾都很歡喜。遣到魏國人寧昌攻打秦國。七月,章邯率領全軍投降項羽,項羽封他為雍王。瑕丘人申陽攻下河南郡。
【分析】劉邦和平解決了宛城,既減少了軍隊的傷亡,也擴大了自己的隊伍,同時還大大節約了入關的時間。爭取人心後,劉邦西進十分順利,一路勢如破竹。他采取同樣的政策,率軍到丹水縣時,高武侯戚鰓、襄侯王陵投降;還攻湖陽時,番君吳芮別將梅鋗投降,並都追隨了劉邦。劉邦通過和平演變,使得自己的軍事將領、人力資源以及領土地盤不斷擴大。他再也不是那個混混出身的亭長了,而是一個胸懷天下之誌的帝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