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漢承秦製(1 / 1)

【原文】漢王如陝,鎮撫關外父老。河南王申陽降,置河南郡。使韓太尉韓信擊韓,韓王鄭昌降。十一月,立韓太尉信為韓王。漢王還歸,都櫟陽,使諸將略地,拔隴西。以萬人若一郡降者,封萬戶。繕治河上塞。故秦苑囿園池,令民得田之。

【譯文】漢王到達陝州,安撫關外的父老鄉親。河南王申陽投降漢王,漢王把他的封國設為河南郡。派遣韓國太尉韓王信攻打韓國,韓王鄭昌投降。漢王班師回朝,定都櫟陽,派遣諸位將軍掠奪土地,攻取隴西地區。帶領一萬人或者一個郡投降的,封為萬戶侯。修繕治理河上塞。以前秦國的宮苑園林和池塘,讓百姓到裏麵耕田。

【分析】劉邦此次東征,消滅了項羽在關中的三個降王,最遠到達河南郡,項羽冊封的河南王和韓王先後投降漢國。為了擴大自己的政治底盤,劉邦冊立韓太尉韓信為韓王,建立最廣泛反抗項羽統一戰線,不斷的增加盟友的數量。到目前為止,劉邦已經形成了兩個戰略模式:其一是宛城模式,和平演變,不戰屈人之兵;其二是封賞功臣,建立統一戰線。

1、懂得適可而止以及知止不辱的思想,沒有繼續深入前進,而是肅清了關中地區的章邯餘部,並且向西發展勢力,攻下隴西地區。

類似的事情,秦穆公也是這樣做的。秦穆公稱霸的時候,攻打晉國一直打到了王官城。但是,並沒有深入中原,而是聽從了百裏奚、蹇叔以及特別是由餘建議向西發展,兼並十二個西戎小國,擴大地盤一千多裏,成為西戎一帶的霸主。周天子派召公祝賀秦穆公,並賜給金鼓。可見劉邦以史為鑒,穩紮穩打,把自己的戰略後方經營的十分穩定。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劉邦是秦國人民的後代。他的先祖是晉國大臣士會逃亡秦國時生的兒子,後世幾經輾轉才到的豐沛地區。

2、苑囿園池,秦王用來當苗圃、池塘以及圈養奇珍異獸的地方,漢王把他分給百姓種莊稼。秦王得到的固然是歡樂,但是百姓得到的是饑餓貧窮。漢王得到的是人心,因為百姓得到的是溫飽富足。可見,劉邦比秦王強了不知多少倍。一個以人為本的君主,一定能夠抑製自己的綿綿欲望,凡事求其便民,以百姓福祉安康為自己最大的快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漢王給百姓福祉,百姓給漢王擁戴,漢王的福祉換來百姓的擁戴,百姓的民心換來漢王的天下啊。愚蠢的秦王,居然不懂這個膚淺的道理,不亡國而何?

【原文】春正月,羽擊田榮城陽,榮敗走平原,平原民殺之。齊皆降楚,楚焚其城郭,齊人複畔之。諸將拔北地,虜雍王弟章平。赦罪人。

【譯文】春天五月,項羽攻打田榮駐守的城陽郡,田榮大敗逃往平原郡,平原的百姓殺死了他。齊國人都歸降了楚國軍隊,楚國人燒毀了齊國的城郭,齊國人再次背叛楚國。劉邦手下諸將攻下秦國北部地區,俘虜了雍王章邯的弟弟章平,漢王赦免有罪的人。

【分析】項羽終於打敗了自己在齊國的異見分子田榮,田榮想去投靠自己曾經支持過的平原郡的陳餘,結果半道被殺。齊國人已經投降了,暴戾的楚國人不知道體恤民眾戰爭疾苦,反而拆毀齊國祖上留下的城郭,結果激發出齊國人民的反抗和叛亂。

想當年,一代名將樂毅曾經連下齊國七十二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隻有即墨和莒縣沒有被攻下的。齊國名將田單刺激燕國代將軍騎劫燒毀齊國的墳墓和城郭,激發齊國人民的複國意誌,最後把諸侯聯軍攆出齊國,收複失地。項羽及其手下如果廟算一下,熟悉一下這段曆史,就不會出現“燒毀城郭”的蠢事。本來齊國降服、大功告成,誰知道畫蛇添足,徒生是非。

【原文】二月癸未,令民除秦社稷,立漢社稷。施恩德,賜民爵。蜀、漢民給軍事勞苦,複勿租稅二歲。關中卒從軍者,複家一歲。舉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帥眾為善,置以為三老,鄉一人。擇鄉三老一人為縣三老,與縣令丞尉以事相教,複勿徭戍,以十月賜酒肉。

【譯文】二月癸未日,漢王令民眾廢除秦國的社稷,擁立漢國的社稷。布施恩德,賜予民眾爵位。蜀地和漢中的百姓供給軍隊非常辛苦,減免租稅兩年。關中的士兵從軍的人,他家免除一年租稅。推舉年齡在五十歲以上,品德高尚,能夠率領百姓做善事的長者,冊立為三老,每個鄉隻有一人。每三個鄉級三老中,選擇一人為縣級三老,與縣令、縣丞、都尉教化百姓,再也不用服徭役戍邊界,而且每年十月(一年首月)賜予美酒和肉。

【分析】劉邦廢秦社稷、立漢社稷後,從軟硬兩個方麵,加強了自己在關中地區的統治。軟的方麵:施恩賜爵,輕徭薄賦。硬的方麵,設立三老,保甲製度,加強基層建設。為了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在秦的賦稅製度的基礎上,劉邦采取了輕徭薄賦政策。除了輕徭薄賦,高祖還通過“賜爵“、“複爵“等手段來提高農民的政治地位,重點發展農業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