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垓下之戰(1 / 1)

【原文】五年冬十月,漢王追項羽至陽夏南,止軍,與齊王信、魏相國越期會擊楚。至固陵,不會。楚擊漢軍,大破之,漢王複入壁,深塹而守。

【譯文】漢五年冬天十月,漢王追殺項羽到達陽夏縣南部,駐紮在此,期望與齊王韓信、魏相國彭越會師攻打楚軍。到達固陵時,沒有實現會師。楚軍攻擊漢軍,大敗漢軍,漢王再次退入營寨,挖深壕溝堅守。

【分析】劉邦以為封了韓信為齊王,韓信就會感恩戴德,言聽計從。誰知道,韓信彭越此時有事纏身,沒有實現順利會師,為劉邦後來誅殺韓信彭越埋下了禍根。

其實,韓信使用武力占領偌大的齊國,很多反對勢力沒有肅清與安撫。彭越鎮守梁地,同樣麵臨楚國的攻打和威脅。一個誤會,成為君臣關係的裂隙。

【原文】王謂張良曰:“諸侯不從,奈何?”良對曰:“楚兵且破,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與共天下,可立至也。齊王信之立,非君王意,信亦不自堅。彭越本定梁地,始君王以魏豹故,拜越為相國。今豹死,越亦望王,而君王不早定。今能取睢陽以北至穀城皆以王彭越,從陳以東傅海與齊王信。信家在楚,其意欲複得故邑。能出捐此地以許兩人,使各自為戰,則楚易散也”。

【譯文】漢王對張良說:“諸侯不服從調遣,我該怎麼辦呢?”張良答道:“楚國兵馬將要被擊敗,諸侯沒有得到分封土地,他們不來就是如此。君王如果能和諸侯共享天下,諸侯一定馬上趕來。齊王韓信的擁立,不是君王的本意,韓信的意誌也不堅定。彭越本來已經平定梁國底盤,當初君王因為魏豹的緣故,冊封魏豹為魏相國。現在魏豹已經死了,彭越也希望封王,然而君王沒有早一點確定此事。現在把睢陽以北到穀城的地盤分封給彭越為王,從陳郡以東一直到海邊分與齊王韓信。韓信的家在楚國,他的本意是希望再次得到故鄉。如果能夠劃出地盤來許諾兩個人,那麼楚國就容易打敗了。”

【分析】張良告訴韓信,光給頭銜與股權激勵是沒用的,要給韓信和彭越一些實實在在的土地以及封王。

要知道,隻有天子才能冊封諸侯王!劉邦冊封韓彭為異姓王,自己的地位就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同時,冊封自己的將領為王和冊封六國的後代為王的本質區別:冊封將領,就是普適恩德,君臣大義可以成為約束諸侯的道德限製。冊封六國後代,他們未必領情從命,而且地位沒有得到提升。

【原文】於是漢王發使使韓信、彭越。至,皆引兵來。十一月,劉賈入楚地,圍壽春。漢亦遣人誘楚大司馬周殷。殷畔楚,以舒屠六,舉九江兵迎黥布,並行屠城父,隨劉賈皆會。

【譯文】於是漢王派遣使者去見韓信、彭越。使者見到二人,都率軍前來。十一月,劉賈攻入楚國腹地,包圍壽春。漢王也派遣人誘降楚國大司馬周殷。周殷背叛楚國,從舒縣屠滅六安,統帥九江兵馬迎接黥布,一起行軍屠滅城父郡,隨著劉賈一起會師。

【分析】劉邦進軍項羽,不是單純的武力攻擊,而是采用了招降、收買、瓦解、反間計等多種軍事手段。

【評析】劉邦為什麼可以成就皇圖霸業?就是股權激勵做得比項羽好很多!劉邦善於共享資源與發展成果,給予屬下足夠的物質激勵和股權激勵,所以大家都肯為他賣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