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卉:中國動畫需要傳出更多的內涵(1)
曹小卉,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動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國電影家協會動畫工作委員會副會長。在半個多小時的訪談中,曹老師直言不諱,毫無保留的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他對於當前中國動漫的狀況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剖析,在肯定中國動漫取得了一些成績的同時,也結合自身從業多年的經驗告訴了我們今後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以曹老師為代表的老一輩動漫人,就像慈愛的父親一樣,幫助著中國動漫在正確的道路上逐漸成長。擁有這些富有責任感的前輩藝術家,對於還有很大成長空間的中國動漫來說,想必也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吧……
產量和質量,包括觀眾的反響還有業內的期待恐怕不一定成正比
Q:中國動漫產業發展到今天這個狀況,您當初有預計到嗎?
A:其實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漫畫其實沒有動畫發展的好。而動畫又沒有遊戲發展的好。電影學院很多學生學動畫、漫畫的後來都去了遊戲行業。所以我就想說一個問題:我們現在的動畫雖然有20多萬分鍾了,但是你從產業的角度來說質量跟數量可能不是有特別密切的聯係。像法國等歐洲的一些國家,他們的電視動畫片產量比我們低,但是精品卻比我們多。所以產量和質量,包括觀眾的反響還有業內的期待恐怕不一定成正比。所以我覺得現在有了幾十萬分鍾的產量,接下來我們就可以來探討一下如何提高我們的質量。尤其是近些年來動畫電影有了很大的發展。大家都知道,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到上個世紀末一共才做了5部所謂的動畫大片。也就是《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天書奇談》、《金猴降妖》還有《寶蓮燈》。但是現在從去年到今年,我們統計了一下,一共在廣電通過審查的要公映的動畫影片有50多部。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廣東是個很重要的基地。中國過億票房的動畫片目前隻有兩部,都出自廣州,就是《喜羊羊》和《熊出沒》。
Q:那麼您如何評價我們現在每年都在高產動畫片作品這種現狀呢?
A: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身份來看恐怕會有不同的評價。但是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總體的評價,是在健康發展。也許不如大家期待的那麼快,那麼好,但其實是在健康發展的。為什麼我剛才回顧了上海美影,幾十年隻有5部,而現在我們一年就有50部。從這個角度來說是發展的很快的。那現在大家為什麼對中國動畫有很多消極的看法?是因為有了更高的期待,同時也有了一些參照和對比。比方說美國電影一直是大家比較喜歡的。但他的動畫電影也不是單獨的發展而是依托於美國整體的電影文化,也就是大家所謂的“大片”。故事片裏美國本來就在全世界有非常高的地位和非常強的影響力。所以動畫依托這種電影的基礎,肯定要比別的國家做得更好一些。之前我曾經跟美國來的包括夢工廠的一些技術專家或者是藝術家談過。其實他們對我們中國過去的動畫片非常有興趣。像《大鬧天宮》、水墨動畫,他們都非常喜歡。他們奇怪的是為什麼我們現在不再做這樣的東西。這個問題讓我覺得非常深刻。為什麼我們不再做?是因為我們做不過前輩藝術家?還是我們壓根現在不喜歡這種東西?或者是認為沒有市場價值?那為什麼外國人反倒覺得我們可以做?所以我剛才說的20多萬分鍾和50多部動畫電影,應該可以說這種三維的部分學習美國的比較多。二維的受日本影響比較大。
Q:還是沒有真正的做出“自己的東西”?
A:其實我們在動畫片裏一直力求去表現過去的東西。包括管理層也一直說要做民族的作品。但是往往有點兒像外國人做的中國東西,就是皮毛。我們可以看見,有一些動畫片雖然也是穿著古代服裝,但是從外形到氣質都不是過去中國傳統的樣子。也許你會認為這是一種發展和現代化的改變。但是從我們這一代來看可能就是對中國文化的不了解。至少是不夠深入的了解,所以做出來的東西有點兒不中不西的似是而非。要做好這一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你問我對現在的狀況怎麼看。產量高了,發展應該得到肯定,可是是不是真的體現了我們的東西,在藝術質量上到底有多大的提高,還是說倒退了不如以前了,這個恐怕是值得我們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