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亭內,花費大半個時辰方看完林家真族譜的康熙,神情肅穆,托著手中厚重的族譜,好半天才回過神來,輕籲一口氣後,語帶敬意的說道:“不愧是五祖之首天皇嫡脈,不愧是能被文王左相看重的姻親,不愧是道祖嫡傳洪荒遺世的玄門正宗,生是錚錚鐵骨一代風流,死是轟轟烈烈重比五嶽,果真是不負其名啊。嗬,難怪不肯將真族譜輕易示人了,這曆朝曆代就沒幾人能比他們強了去,隻不知這敖家又是何家,竟有福能與此家成就累世姻親。”
“敖家也不差,皇上不信,看過便知,敖家族譜雖薄,份量卻必不弱於林家。”聽言看完敖家族譜不久,剛回過神的太皇太後邊輕聲應答,邊將手中那本重逾千鈞的族譜鄭重的遞給了康熙。
“哦?如此,容孫兒看過。”
聽言康熙鄭重其事的從自家皇族母手中接過那薄薄的一冊書冊,並同時將手中的林家族譜交到了太皇太後手裏。
又過了大半個多時辰,花了一個多時辰方雙雙看過兩本族譜的皇帝和太皇太後兩人,又靜靜的坐了好半天方才回過神來。
一起看過隨族譜遞來的玉匣中的字紙,康熙帝沉默片刻,輕聲說道:“皇祖母,朕不想答應,這樣對他們也太不公了。”
“哀家知道皇上的心情,但,哀家卻希望皇上應下,事涉前朝多位君王和重臣,按紙上所寫做,是最好的辦法。逝者已逝,有沒有人知道並非林敖兩家先輩所看重的,隻要知情者能體悟他們這樣做的初心,做明君賢臣,護住他們最眷戀的這方國土,他們必定是含笑無怨的,不是麼?更何況他們要的並不是來自世人的憐憫。答應吧,若真憐憫他們的後人,就好好對待林海吧。”
“林海?”
“是,林海。護著林海,善待林海,讓灩玉沒有後顧之憂,並國士之禮對待灩玉,依前輩們的期望,做一個有德有為的明君,信任灩玉,善用灩玉,護著灩玉,讓他能盡展生平所學,不負胸中所學,護著他成為錚錚鐵骨一代風流名士,才是他最想要最願意要的,方不負他輪回一場。”
“輪回?”
“敖家族譜上寫的清楚,譜上之人皆為玄門秘術所造,借父輩精血入世之胎。旦上此譜,要麼斷嗣絕脈,要麼用同樣的方法育下兒孫。灩玉的名字已在譜上,皇上忍心讓敖林兩家那些絕脈斷嗣的前輩的遭遇在他身上重現麼?”
“怎麼可能,朕怎麼肯,朕怎麼舍得。”
“那就依從吧。”
“好吧,我應下。隻是,從今住後,朕會更加偏坦他,縱容他,遷就他。皇祖母卻莫要怪孩子偏坦他,答應紙上所寫已是極限,朕舍不得他再受一點委屈,朕做不到。”
“嗬,何止是你,哀家也同樣做不到啊。”
“如此,孫兒這就去擬旨。”
“皇帝不急。”
“皇祖母?”
“將近巳時了,一會兒就要移駕,匆忙書寫,並不穩妥。況且,公主下嫁,須擇吉日,更有很多後繼之事要辦,你怎知灩兒願意他父親現在接旨?按他呈上的玉匣中的字紙上所寫,林家主宅今早子初剛被化為赤地,現在頒旨,急忙忙的,你讓他在哪裏準備?而且,林家主宅主仆死盡,正值喪時,現在就辦喜事也不合適啊。”
“呃,是朕心急了。那依皇祖母看,朕該如何?”
“把事情告訴他,讓他挑時間吧,另外,時間不早了,先將移駕之事安排下去,然後也該傳午膳了,林家子初出事,他寅初過來的,與皇上聊到現在,早膳怕是根本就沒吃,皇帝才說舍不得他在自己眼皮底下受委屈,你舍得他餓著肚腹為你做事?”
“是呢,倒是朕失查呢。”
“好了,出去吧,哀家也有些餓了呢。”
“是。”
於是收起玉匣,拿了兩冊族譜,一起走出涼亭,太皇太後邊將東西遞給看到他們出來後站起身躬身接駕的立在涼亭旁的林珣玉,邊說道:“選人,選日子吧?”
“選什麼人,怎麼選人?選日子?什麼日子?”
“格格下嫁的吉日,和陪嫁格格。欽天監選,你放心?”
“這麼說,您和皇上允了珣玉所求了?”
“是,都允你,快選日子。”
“皇上寫好的旨意先頒,其它的,明年再頒旨可好?”
“為何?”
“一則,十一格格懷的是四胞胎,這幾日怕是就要生了,二則,之前答應皇上,為皇上整頓江南之事,不管皇上來不來,今年都該收官了呢,隻是這次,卻不能算是整頓江南了,四年籌謀,結果若還隻得個江南,灩玉可沒臉見皇上。”
“哦?這麼說,你玩的很大?”
“嗬嗬,算不上大,不過是以江南為棋,算盡了入網的人心罷了,棋盡收官,所得倒足夠讓阿瑪再皇上剛頒的旨意上再進一步,再加上明年四月左右的殿試,及其後半月後所會發生的所有一切,皇上若肯等到明年五月再賜旨,一則到時必然十一格格完全將養好了,二則林家到時臨門,卻是大吉呢。而且,明年皇上七喜臨朝,本就是要普天同慶的大喜呢。”
“哦,怎麼說?”
“嗬嗬,新婚勝如小登科,披紅戴花羨死狀元郞,兒子是雙六首及弟得封高官厚爵的大登科,父親是一品臣得配皇家嬌的小登科,於父親升官發財得嬌妻再配上後繼有人及龍鳳四新丁的周歲喜,本就五喜哦,若再算上我的高官厚爵的大登科和因此而來的後繼有人的大喜及探花父得狀元兒,親王父更得親王子兩個好彩,再加上兒子剛入朝便得了正三品官封的前途似錦,林家明年大喜呢。且,於皇上而言,江南重最帝製,百姓再不受貪官盤剝,可算雲開月朗當算一喜;兒女歸宗,太皇太後和皇上身體康健,宮中再無病患,又適逢皇上和太皇太後逢整的大壽,說您二喜心情舒暢三喜身體健康並不過;四喜麼,皇族無災並宗室多得添丁之喜,說四喜平安吉祥本就理當;東蒙再無戰力,四夷暫安,皇上心想事成,難道不是五喜?多年籌謀終於無波無折順利如願,這一切順利難道不算喜麼?四夷安定,揚威四海,說大清前途無量,算成七喜,難不成還錯了?皇上明年大喜,林家恰逢其會,又適逢自家也有小喜,求皇上賜吉賜福,想沾些皇上的喜氣,皇上真不肯麼?”
“好一張巧嘴,若真如你所說,哀家做主,讓你如願。”
“如此,林珣玉代林家上下謝皇上賜吉。”
“信中所求之事除了賈敏所生之子女記嫡一事朕和太皇太後不答應,其他的朕都應下,你求的朕也應了,一切都如你所願。”
“如此,多謝陛下。另外還有一事,林家主宅被火,滿宅主仆盡歸陰曹之事,皇上想是知道,那賈敏雖為姬妾,但畢竟是陛下賜下的,又生育了林家後嗣,故,還請陛下示下,以她的身份,關於其的喪儀及其後諸子女服衰之事,我林家該以何種規製辦理?”
“哼,一個姬妾過世,於你林家不過是你阿瑪死個姬人罷了,連妾都不算的東西,你們服的那門衰,辦的那門子喪儀?那賈敏不過一個姬奴,死了一口棺材葬了就是,辦什麼喪服什麼衰呢。你又把你阿瑪和你妹妹當什麼了?”
“皇上息怒,珣玉年輕,對於婚喪嫁娶相關禮儀,雖然學過,但畢竟沒真經過,並非十分明晰,再加上認祖歸宗之時,賈敏已經跟了父親,所以並不清楚她的身份,以至於弄錯了喪製,還請陛下念在並非存心不敬君主,慈悲開恩,饒了珣玉這次。回去後必定重學典儀,絕不敢再犯。陛下開恩。”聽言,嘴角隱笑的林珣玉識見眾人近前侍駕,識趣的跪下道。
“哼,念在所言屬實,饒你這次,再有下次,必不輕饒。”
“謝陛下,必不敢再有下次。”
“哼。甄家的事若依你,你打算如何處置那五人?”
“用藥。即為報仇,自然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況且,被害的是三格格,謀害皇女及其後嗣,甄家萬死難贖其罪;於我,殺母殺弟,傷父傷妹,此仇不報,林珣玉妄為林家子。在陛下和太皇太後麵前,求一個明報顯要他們自食其果,想來當不算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