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的孩子在心理上具有容易接受暗示的特點,可塑性很強。所以,家長應注意善用積極暗示,避免消極暗示。
賞罰分明,盡量多表揚和鼓勵
在艾森豪威爾的印象裏,他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麵一向是賞罰分明的。他曾這樣寫道:
我的父母一向教子有方,對六個兒子管教甚嚴。父親在高級法院供職,母親既做家務,又充當家庭教師,這也許會令人難以置信,不過這是真的。
我從沒聽他們拌過嘴。在孩子們麵前,他們並不流露彼此的愛慕之情,可家庭卻時刻充溢著真誠的信任與和悅的氣氛。這對我們幾個孩子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母親很少采用棍頭教子的方法,即使動了肝火,也隻是用尺子打一下手掌。她深信自我體察修養覺悟的作用。她看出每個孩子各有特性,於是便因人施教。正是母親教子有方,我們兄弟立身處事才規矩穩重,我們倒不是因為害怕懲處,而是認為理當如此。
父親則是火暴脾氣,他從不吝惜揮舞棍棒。一旦發現哪個孩子故意搗蛋,他便使出拿手好戲:棍棒相見。他對我們真是“賞罰分明”。
從上學那天起,父母就鼓勵我們不斷深造,考取大學。他們還總對我們說:“隻要誰愛讀書,誰就能升學。”
父親因為沒有按照祖父的意願去經營農場,所以在我們未來的專業選擇上,他從不橫加幹涉。
父親注重讀書,曾為此引起過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埃德加(艾森豪威爾的二哥)上中學時就想仿效阿瑟(艾森豪威爾的大哥)。他想去掙錢,而不願繼續讀書。為此連續幾個月,他假裝上學,實則去給兩位醫生幫忙。一天,他無故曠課的報告送到了父親手裏。父親勃然大怒,我看這火大得有點空前絕後。那天中午,埃德加和我回家吃午飯,父親出人意料地從單位趕回來。他在馬房找了我倆,隻見他的臉由於怒氣而扭曲著。不容分說,他抄起一根馬鞭,拽住埃德加的衣領,劈頭蓋臉地抽起來。
當時剛過12點,我先是大聲地央求父親住手,隨後又扯開嗓子驚恐地哭號。我是指望母親能趕來解圍。
我轉到父親身後,想抱住他的胳膊。父親轉身衝著我喝道:“噢,你也想嚐嚐滋味是吧?關你屁事!”
我回答說:“誰也不能這樣抽人,就是狗也不能這樣打。”不知為什麼,我並未受到懲罰。
現在,我和埃德加恐怕都清楚,父親如此粗暴地對待埃德加,不過是想使這個任性的頑童安心讀書罷了。回過頭來看,要不是父親的皮鞭,埃德加恐怕早就成了堪薩斯州沒出息的勤雜工。
後來,埃德加成立了自己的律師事務所,在事業方麵非常成功。可以說,艾森豪威爾弟兄後來的成就和小時候父母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是分不開的。作為家長,采取賞罰分明的教子原則,學會適時得體地稱讚和批評孩子是非常必要的。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借鑒艾森豪威爾父母的成功家教經驗,現代家長可參考如下建議。
第一,教育孩子應以表揚為主,批評為輔
男孩一般都喜歡表揚,作父母的,在教育孩子時,應以表揚為主,批評為輔。這道理大家一般都懂得,但實際做起來卻往往對孩子批評指責多,有的甚至以為隻有指責才叫“管”孩子,這是相當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