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向遠大,甚至有幾分狂妄,這是巴頓年輕時的主要特點。不少傳記專家都指出這一點。但這並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優越的家庭環境使他養成了“高人一等”的感覺。他自幼受到父母和安妮姑姑的溺愛、有愛爾蘭和墨西哥的仆人伺候,周圍所接觸的都是當地顯要人物,生活養尊處優,應有盡有,所有這些使他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盡管患有閱讀失常症,但他還是認為自己位於上流社會的頂層,有一種優越感。他從不懷疑自己的社會地位。像弗吉尼亞的祖先一樣擔任軍官,像曆史上的偉大統帥一樣成為偉人,這就是巴頓的雄心壯誌和遠大理想。
他認為,所有的偉人不管是好是壞,都是通過對周圍環境的控製和駕馭而達到顯赫地位的。為了達到出人頭地,他就必須在某些方麵具有專長,並得到社會的承認。他認為他本人的專長就是在軍事領域有所作為。為此,他重視榮譽和聲望勝過生命,認為:隻有繼承了家族那種偉大、崇高和輝煌的傳統,隻有向社會展示出超群的才幹並為國家作出卓越的貢獻,才能獲得榮譽和聲望。
憑著自我的負責精神,巴頓在早年就知道,生活中的獎狀是要靠持之以恒的努力來取得的。他完全是憑著刻苦努力才克服了誦讀困難症並且從西點軍校畢業。同樣的,在他成名的過程中,他達到了軍隊中可提升的最高位置——美國陸軍的將軍,而能做到這一點,他並沒有依靠任何人的提攜,每次他都是憑著誠實、全力以赴的努力達到最終目的的。
每個知道喬治·巴頓或是讀過有關他傳記的人,都會對他形成不同的個人評價。但是,沒有誰能否認的一點是,他是一個有意誌的人。他想要什麼就去身體力行,終於在曆史上留下了英名。在這個意義上,他實現了自己經常所說的“目標”。
要讓孩子懂得:沒有目標,人生就沒有動力。及早樹立和追尋適合自己的人生目標,才會擁有燦爛的未來。
教孩子懷揣夢想,努力開創自己所想要的人生
麥克阿瑟和巴頓的經曆啟示我們,家長不能把孩子的成才問題都壓在聰明和蠢笨的砝碼上。每個孩子在先天因素方麵可能會有一點點的差別,但是相差不大;人的成功主要靠後天培養。
在成功學的領域裏一直有個說法:孩子沒有聰明和愚笨的分別,隻有有夢想和沒有夢想的區別。因此,孩子將來是否能成功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讓他懷揣夢想,並不斷地刺激他實現和加固心目中的夢想。
在策劃未來,規劃人生的時候,要讓孩子充分運用心靈,做出遠超過他既有成就的臆想,然後,做出相應的努力,使目標實現。
當一個人在編織未來時所寫下的心願,其中有一些很可能已在他的心中縈繞多年,也有一些是他壓根就未曾想過的。家長要提醒孩子,認真地去思考一下到底什麼是他真正想要的。因為唯有他自己清楚地知道,他才能真正得到。要想美夢成真,就得在心中先預測結果。美夢能夠驅策我們的身心,朝向目標前進。如果你想超越自我,就要先讓自己的心靈自由翱翔。
為了幫助孩子開創自己所想要的人生,就要讓他掌握如下要領。
第一,先開始編織美夢,寫下自己的心願
孩子自己的心願包括他想擁有的、想做的、想成為的、想散播的等。家長可以讓孩子坐下來,拿一張紙和一支筆,動手寫下他自己的心願。要注意的是,不要讓他一動筆就停下來,讓他寫個10到15分鍾。在他寫的時候,可以提醒他,不必管那些目標該用什麼方式去實現,就是盡量寫,不要限製。另外,寫得越簡明越好,這樣才能立即接續下個目標。這些目標可能有關他的工作、家庭、交友、情緒、健康、生活等,別讓他自限範圍,涵蓋越廣越好。要讓孩子掌握住每一件和他自己有關的事,因為要達成目標的第一步,就是知道它是什麼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