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點軍校出版的《號角》有文章寫得很清楚:“西點軍校學員入學的頭8周主要是進行緊張的士兵基本訓練。在這段時間裏,對學員進行的是編入學員團之前必須通過的、標準較高的訓練。”現在多數人傾向於認為:這種訓練對學員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對學員的終生都有好處。
通過挫折教育增強孩子戰勝困難的能力
西點軍校的聲望決定了跨入它們的門檻並非易事。學校每年約招1400名學員,而報名者往往10倍於此。學員的推薦、選拔是西點軍校培養高質量人才的一個重要環節,考生除了通過校方組織的嚴格考試以外,還必須有州以上的重要官員推薦方能入學。隻有德、智、體全麵發展,在各方麵都出類拔萃的青年,才能有幸跨進軍校的大門。學員的這種選拔方法,從1843年起就由國會以法律的形式明確下來了,從而保證了招生工作的順利進行和入學學員的質量。
西點不培養頭腦簡單的武夫,學校的任務是:通過4年的培養訓練,使每個畢業學員都具備一名職業軍官所需的性格、領導才能、智力基礎和其他方麵的能力,以便模範地效力於國家,在未來戰爭中成為軍中棟梁。在這被稱之為“獸營”的學校裏,學生的淘汰率通常高達38%以上。隻有能夠承受和戰勝各種挫折的人,才能最終獲得西點軍校的畢業證書。
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優勝劣汰是必然現象,孩子今後要走的都是不平坦的路,失敗與挫折在所難免。
如果我們一味嗬護孩子,對他們過度保護,使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過於一帆風順,會使他們心理變得過分脆弱,長大以後無疑難以承受環境給予的各種壓力。一個人承受挫折能力差,他就會拙於應付隨之而來的消極情緒。消極的情緒妨礙他的行動和努力,使他更容易遭受失敗和挫折,進一步的失敗和挫折反過來又會加重他的消極情緒,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可見,回避挫折反而更容易遭受挫折,遠離成功。
一位教育家曾說:“如果孩子的生命是一把披荊斬棘的刀,那麼挫折就是一塊不可缺少的‘砥石’。”為了使孩子生命的“刀”更鋒利些,我們應教育孩子勇敢地麵對挫折的磨礪。
為了提高孩子的挫折容忍力,家長須做出如下努力:
第一,正確的教育態度
往往看到一些父母當孩子跌倒、受挫時,便急於扶他或小題大做地疼惜,結果讓孩子認為跌倒、受傷是不可發生、是難以接受、是很糟糕的事;甚至有些媽媽因為孩子撞到桌子哭泣,便在孩子麵前拍打桌子以安撫其情緒,可知這無意間教育孩子不當的觀念是:遇到困難就是用攻擊、報複的方法。
所以,父母能否正確地處理孩子跌倒等事,是影響孩子未來能否勇於麵對失敗或困難非常關鍵性的問題,因此當孩子跌倒、受傷或受挫時,不急於伸出援手,讓孩子嚐試自己爬起來或麵對,而父母要扮演的角色是一位鼓勵者、一位陪伴者,適時給予孩子口語或非口語的鼓勵,有必要時可以協助找出解決方法。
第二,利用和創設困難情景,提高孩子挫折承受力
在孩子的生活、學習活動中,成人可以隨機利用現實情景,或模擬日常生活中出現的難題,讓孩子開動腦筋,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經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完成任務。
現在的獨生子女大多生活條件優越,平時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這樣的孩子遇到困難時,往往是不知所措、膽小、依賴成性、意誌薄弱。有一個孩子,自己將褲子穿反了,在幼兒園無法解小便,被尿憋了半天,居然不會想辦法把褲子反穿過來,而忍受憋尿之苦,回家後又對著父母大哭大鬧。可以看出這些孩子麵對困難隻會怨天尤人。我們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為孩子設置一些困難,鼓勵他們自己想辦法去解決,會有利於增強孩子的生活能力,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意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