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男子漢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1)(1 / 3)

1962年,麥克阿瑟上將到西點軍校接受塞耶勳章時,發表了以“責任、榮譽、國家”為核心內容的著名演講,這是西點精神的真實概括。要讓孩子懂得,不管將來從事什麼工作,隻有以較高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建立強烈的責任感、榮譽感和奉獻精神,才能成為一個受人尊敬、事業有成的人。

“不容忍”違反紀律,逃避責任

每一個人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西點人就十分強調學員責任感的培養。學員不論在什麼時候,無論穿軍服與否,無論在西點內還是外,不論是擔任值勤或宿舍值班員,都有義務、有責任履行自己的職責。而這一出發點不是為了獲得獎賞或逃避懲罰,是出自內在的責任感。

一進西點,學員就宣誓要忠誠,並把自己和平民百姓區別開來。學員接受了與職務相符的所有特權,也必須承擔應盡的義務。擺在學員麵前最棘手的標準是“不容忍”條款。這一條款每天都提醒學員記住,要承擔起神聖的職責,它遠高於個人感情或友情。

學員必須有鮮明的整體榮譽感。他不能容忍或袖手旁觀任何學員中的任何有損榮譽的行為。容忍某一學員的違法違紀行為與學員的標準不符合,也與社會對正直人的要求不符。“不容忍”是全體學員如何遵循軍校座右銘“責任、榮譽、國家”的具體體現。對違反榮譽準則或軍校規定,漫不經心,甚至找尋各種借口開脫,是西點軍校所不能容忍的。不管是無意地還是有意地違反規定的行為,他人見到不報告,同樣也違反了規定,處罰甚至更重,這就是西點奇特的軍規。

在一定時間內,學員如果未向上級報告與榮譽有關的尚未解決的事情,那麼,這個學員就是以容忍的方式違背了榮譽準則。合理的時間長度被認定為不超過24小時。每個學員都必須牢記,迅速解決問題對所有涉及的人都有最大益處。否則,他就很有可能受到牽連,一並受到處罰。

或許在別人看來這麼做是不近人情,但唯有“不容忍”違反紀律、玷汙榮譽、逃避責任的行為發生,才是一個真正盡職盡責的軍人。

有這樣一個例子可以充分說明“不容忍”原則絕對到什麼樣的程度。

如果某一個學員星期六晚外出,回營晚了一分鍾,不得不於淩晨1∶01報到銷假,這樣他便會被記過7分。如果他的紀律記錄本來很好,那麼這個“過”對他來說沒什麼;或者,這7分也可能使他超過一年許可的過錯定量,從而使他被學校開除。不管是什麼情況,都可能使這一違紀以不同的懲罰標準來判斷。但無論怎樣,學員都必須如實地反映情況,並且逐步地總結出結論,即服從便是真理。

1966屆有一名不幸的新學員成了這一套錯綜複雜、稀奇古怪、情況獨特的製度的典型。這名新學員過不慣西點軍校那種冷峻呆板的生活,心慌意亂,精神恍惚。他跑去參加一個學員的宗教團體卡迪納爾—紐曼俱樂部的晚會,想在那裏找出幾小時的安慰。當時這名新學員並不知道按照學員隊規章的規定,他是有權參加這樣一個集會的,他終於忍不住偷偷地去了,並在自己的缺席卡上填上了“批準缺席”。

當晚回到寢室後,這名學員又回顧了一下自己所做的事,左思右想總覺得自己的行為犯了罪,於是,他便按照上次同高年級學員談話時學到的那套去做,向自己的學員榮譽代表坦白交代承認了錯誤。此時,他才知道自己是有權參加那個集會的;但這一點幫不了他的忙。雖然他的所作所為一點也沒有違犯學校的章程,卻在後來的行為中違犯了榮譽製度。學校榮譽委員會還是認為他犯了罪。第二天,他便被開除了,即使他錯誤地參加了一個集會,所帶來的後果遠遠沒有比隱瞞事實真相更嚴重。

榮譽製度對錯誤毫不姑息容忍,不論錯誤有多小。按照西點軍校的道德觀念,人是不能從所犯的錯誤中輕易吸取教訓的,尤其是品德方麵的錯誤。

一名1974屆的新學員在某天回答一個突然提出的問題時,說那天他擦過鞋了,而事實上他並沒有擦。後來,他因此被開除了。

事實上,在西點軍校能夠學滿4年,而沒有或多或少違犯一點榮譽準則的學員並不多,因此,許多學員都存有一種負罪感,而該製度正是利用這一點來支持它所宣揚的絕對忠誠的理論。

戰士無論是在勝利還是失敗時,都必須遵守紀律、堅守崗位。這是一名戰士的職責所在,不容違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