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男子漢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1)(2 / 3)

如果孩子也養成嚴格約束自己、時刻遵守紀律、恪盡職責的習慣,那麼,他一定會逐漸告別平庸、步入傑出者的行列的。

敢於負責任是一個男子漢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1966年,還是西點軍校四年級學員的托尼森,利用第一次外地服役的機會,自願申請到了越南,他當然也可以和他大多數的同學一樣選擇其他地方,以暫時避開那場正在進行之中的“災難性”的戰爭。當時他和他未來的妻子的關係已經非常密切了,因此他作出這樣的決定並不是很容易。但是,他卻這樣描述自己當時的心情:“我心裏想:‘我在西點花了4年的時間學習領導,還有什麼地方比戰場更能讓我學以致用呢?’”

於是,托尼森被派往金蘭灣北部,負責修築沿海地區的公路。

修築公路要和泥濘打交道,是一項又髒又苦的工作。以托尼森當時工兵團少尉的身份,他完全可以站在一邊遠遠地監督工程的進度,但他卻要求自己,時刻都要跟全排的弟兄一起同甘共苦“隻要他們的雙腳踩在泥水裏,我就決不讓自己的雙腳幹著。”他在心裏這樣暗下決心。

同時,他又對自己提出另外一個要求:要學會操作排裏所有的各種車輛,其中包括很多建築工程專用的特種車輛。

28年後,托尼森在其《西點軍校領導魂》一書中這樣寫道:“我這樣做並不是為了增長自己的知識,而是西點教導我必須清楚手下能夠做到什麼,又有什麼事是做不到的,隻有這樣我才能夠製定出對他們具有挑戰性卻又實際可行的目標。西點的訓練讓我相信,領導者必須跟部屬一樣地熟悉部屬分內的工作,這一點極其重要。做到了這一點,我的部隊對我也就會更加信任。”

有一天,排裏的一個士兵在開著挖土機挖路時,挖土機突然滑進路邊稻田的灌溉水渠裏,被卡住了,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沒法把挖土機開上來,天色慢慢地暗了下來,而夜晚是非常危險的,隨著夜幕的降臨,敵人發起攻擊的威脅也隨之大增。

那天下午,當托尼森從另一個工地趕到現場的時候,大部分士兵和排裏的兩名中士都已經在那裏忙活半天了,挖土機還是卡在渠裏開不上來,托尼森把挖土機被卡住的情形仔細地觀察了很久,最後他走了過去告訴那個挖土機駕駛員,叫他設法利用挖鬥把挖土機從一個方向撐起來,然後再慢慢啟動兩邊的車輪。駕駛員想了想托尼森的建議,決定碰碰運氣,試試看,結果挖土機居然奇跡般地爬出了水渠,排裏的人也在天黑之前全部回到了基地。

在西點軍校廣泛流傳著的一個類似的故事是:

普列是美西戰爭中的一名普通的工程連的士兵,他在服役期間幹過很多工作,其中給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做駕駛掛車的司機。這一工作並不好做,他駕駛的是用來搬運挖土機的掛車,挖土機重達40多噸,而且那時條件十分艱苦,他駕駛的掛車經常出現各種各樣的故障,而出現故障之後又沒有專業的修理工,也沒有可以更換的配件。

哈裏中尉是普列的上司,他負責調度整個工程連的整體工作。一天,哈裏中尉接到上級的命令,讓他們放下正在進行的工作,把所有人員和設備轉移到距現在工作地點50公裏以外的一個偏僻小鎮,去修建一座被損壞的大橋,以便能盡快地恢複高地的糧食和其他供應。

而就在要轉移的時候,普列發現他的掛車又出現了故障,而且這次的故障還比較嚴重——掛車的刹車徹底壞了。於是,他迅速把這一情況報告了哈裏中尉。得知這一情況的哈裏中尉雙眉緊鎖。他知道,眼下根本沒有修好掛車的可能,而且掛車還必須轉移,否則的話,那輛重達40多噸的挖土機也沒法轉移,但沒有刹車對於機動車來說十分危險,對於這個承載重物的掛車來說更是致命。普列對這些情況當然也心知肚明,作為一名專業司機,他還知道,越是泥濘的道路,對沒有刹車的機動車來說就越危險,而他們要走的這50多公裏路幾乎全部都是泥濘不堪的山路。

“如果不把那個挖土機拉過去,在那邊我們就根本沒法工作,隻有靠它才能把損壞的橋梁挪開,還有沒有其他辦法呢?”哈裏中尉像在自言自語,又像是在問普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