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男子漢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1)(3 / 3)

普列知道,哈裏中尉找不到其他辦法,他看了看中尉說:“長官,我可以試一下用引擎減速,但如果這樣的話,到了那裏以後,這輛車就徹底報廢了。”普列的話其實沒有說完,但哈裏中尉知道他的意思,如果真那樣做的話,那就是要讓普列用生命的代價去換取這次任務的成功。中尉拍了拍普列的肩膀,普列繼續說道,“長官,讓我試試吧!”

隊伍開始出發了,普列一路上都心驚肉跳,因為他可能一不小心就會葬身山澗。50多公裏的泥濘山路終於走完了,那輛掛車確實報廢了,但普列還活著,而且推土機也完好如初。來不及回顧這段路程的艱險,他們就又開始了新的工作,很快他們就修好了那座大橋,高地的糧食和其他供應也得到了及時的恢複。

要讓孩子懂得,敢於負責任是一個優秀的人才和真正的男子漢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如果一個人不敢或不願擔負責任,就不可能取得傑出的成就,更不能成為一個真正成功的人。不要懷疑自己的能力,隻要你敢於承擔責任,不斷學習,善於動腦,就能夠逐漸步入傑出者的行列。

在生活中不能放棄自己的職責和責任

在半個世紀以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湧現出了無數具有卓越才能和獨特個性的風雲人物。當時的盟軍將領——美國的麥克阿瑟、艾森豪威爾、巴頓將軍就是這些人物的代表。但許多人不知道,這些叱吒風雲的鬥士,在走向輝煌的過程中,也曾麵臨過一次次職業危機,經曆過一次次盛衰浮沉。但是,他們沒有因此沉淪下去,也沒有因此放棄自己的職責和責任,因此,他們走向了輝煌。

麥克阿瑟一生說話無數,一生中最有號召力的話是:“我出來了,但是我將回來!”

為什麼這句話是最有號召力的話呢?這還要回到他軍事生涯最大的一次敗仗說起。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了,當時麥克阿瑟正在菲律賓任美軍總司令。他率領美軍在那裏頑強地抗擊日本軍隊激烈的進攻,但是仍然抵禦不住。麥克阿瑟拒絕羅斯福總統讓他撤離菲律賓的建議,他找出父親留給他的科爾特45型手槍,他準備在關鍵時刻自殺,決心與菲律賓共存亡。

1942年2月8日,羅斯福總統以國家的名義,再次命令麥克阿瑟和他的妻子、兒子立即撤離菲律賓。2月22日、23日,羅斯福和馬歇爾連續給麥克阿瑟發電報,讓他撤離,並答應麥克阿瑟撤到澳大利亞之後,組建新的戰區讓他擔任總指揮,準備反攻。

在接到羅斯福總統和當時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的電報之後,這位鬥士哭了。他對自己的妻子說:“我生在陸軍,長在陸軍,一生習慣於服從命令,可是這個命令是真的難以服從啊!”最後,他請求總統允許他在必要的時候撤離,羅斯福這時候才答應。

1942年3月11日深夜,麥克阿瑟在陸軍部的一再催促下,才攜帶妻子和兒子登上PT-41型漁雷快艇撤離了戰火紛飛的菲律賓,去澳大利亞接管西南戰區的指揮權。

4月9日,在菲律賓巴丹半島作戰的75000名美軍官兵向日軍投降。5月6日,在菲律賓哥黎希律島作戰的15000名美軍投降,日軍占領了菲律賓全境。

菲律賓戰役是麥克阿瑟從軍以來遭到的首次失敗,而且敗得是那麼慘!所以,他非常悲傷地講:“我沒有想到,美軍曆史上最龐大的一次繳械投降會發生在我的手裏!”他認為,這是自己的奇恥大辱!盡管他到澳大利亞之後接受到英雄般的歡迎——畢竟他在菲律賓頑強抗擊日軍那麼長時間,可是麥克阿瑟這個一向自負、高傲的將軍,在歡迎他的人麵前,他真的高興不起來。他對新聞記者說:“總統命令我衝破日本人的防線,從菲律賓撤離到澳大利亞,目的是讓我組織對日本人的反攻,主要目標是解放菲律賓。現在我出來了,但是我將會回來!”

“我出來了,但我將會回來!”當時,美軍戰時新聞局認為,這句話很好,因為美軍當時是最黑暗的時候,連連敗退。這個時候麥克阿瑟說了這麼句話,美國戰時新聞局準備用這句話作秀,鼓舞人們抗戰的信心。可是,卻建議麥克阿瑟將這句話改了,改成說“我們將會回來”。麥克阿瑟堅決不同意:“不,不是我們,而是我將回來。”他鮮明的個性躍然於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