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頓帶兵有自己的理念。他要求他的部屬必須樹立進攻意識。他常說:“在進攻中,在兵力、坦克以及彈藥方麵,你投入的力量越大,你的進攻越猛烈;進攻越猛烈,你自己的損失就越小。”“絕不要放棄陣地,守住陣地比奪回陣地付出的代價要小得多。”一次,在演習中他看到部屬的火力用得不夠,便在總結會上說:“記住,要用火力牽著敵人的鼻子走,要在運動中把敵人打得屁滾尿流。”這句話成為巴頓一輩子堅持的基本作戰理念。在整個“二戰”中,他都在按照這個理念作戰。
巴頓要求部屬打仗不僅要靠勇氣,還要靠智慧。他對“赤膽鐵心”這個外號不以為然。1942年,巴頓才知道他有這麼一個外號。他在弗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倉庫召開臨時會議,對他的部屬說:
“我今天就談一點。戰爭需要的不僅是勇氣,還有機智。我看到報紙上管我叫‘赤膽鐵心’老頭,這沒關係。報紙這樣做有它的目的,因為這是一個很吸引人的提法。可我們是軍人,我們是要打仗的。打仗靠的不單是勇氣,還需要機智。沒有一名軍事指揮員或一支部隊能夠單靠勇氣或單憑機智打勝仗,兩者對於打仗都至關重要,不能單憑其中一點。你們要兩者兼備。我希望你們在任何時候都要竭力發揮這兩點。再次提醒你們記住:打仗要靠勇氣和機智。諸位先生,我的話完了。”
1943年4月6日,巴頓在北非戰場作戰,他接到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價攻占396高地。巴頓正要向第47步兵團下達命令,參謀人員提醒他說,這個團已經在前麵11天的戰鬥裏傷亡了23%的士兵和26%的軍官。巴頓立即取消了這個命令。他複電他的上級說:“不分青紅皂白地流血並不能取得戰鬥的勝利。”他讓參謀人員迅速製訂了另一個方案攻占了396高地。事後,他得意地說:“腦袋有時要比勇氣重要。”
要想使孩子成為一個傑出的男子漢,注重培養他的思維能力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思維是大腦對客觀事物的感知進行整理、分析、比較、綜合、判斷、推理等一係列活動,以明了其本質及其發生規律的理性認識過程。而思維能力的培養,首先要認識到孩子思維能力是有它的階段性與內在規律的。例如,從出生到兩三歲,處於感覺動作思維階段。孩子在這段時期裏,是利用感知覺和動作來認識事物的。他們要認識事物,離不開觸、摸、拉、推、扔、敲等動作。例如感知用筷子敲打碗可以發出聲響,用手使勁推門時門會打開。3歲至六七歲,處於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即能利用語言、事物的表象或形象進行思維。7至14歲,進入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階段,可以進行思考、探索。因而,我們必須遵循這一思維發展的規律來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不能越級作超前的訓練。
第一,應盡量調動孩子的感覺器官
人的思維活動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通過實踐,在積累大量感知材料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因此,對待年齡越小的幼兒,最好采用一些直觀法,如參觀、瀏覽、直接接觸各種實物,盡可能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曆感知到更多的知識。幼兒感知到的知識越多、越正確,他們的思維能力就越強。
第二,要啟發孩子積極思維,要給孩子充分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機會
為了達到這個要求,必須善於啟發孩子積極思維,例如給孩子提出任務,並精心設計,創造條件,使他們不依賴大人,而靠自己動腦筋,想辦法去解決問題,有時候,孩子在解決問題時,雖然遇到較大的困難,但家長和老師也不宜急於直接回答,可以用類比的方法去啟發他們自己找出正確的答案。隻有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答家長或老師提出的問題,才能真正有效地鍛煉和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
要讓孩子多想,對孩子有創見的想法要鼓勵,千萬不要受成人思想的束縛。家長應該經常提出問題,讓孩子思考,培養他們動腦筋的習慣。方法可以多種多樣。講完故事,看完電影,參觀結束,馬上就裏麵的內容提一些問題讓孩子去思考;在馬路上走,在做家務時,也隨時可以提問題,叫孩子動腦筋去想、去琢磨。這樣,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的思維能力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