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培養合作精神,彰顯個性魅力 (1)(3 / 3)

因為平台有4階,所以,同樣的考驗一再重複出現。在重複中,體力在消耗,情緒在變化,困難一次次加劇。

西點學校有這樣一種教育理念:激發士氣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為團體創造敵人或者對手,激起大家的爭勝心。

巴克納營有架橋一項。每組35人,大約一排的規模,要在幾個小時內完成組合橋。每一橋麵和橋柱預先製成,都有幾百公斤重,光抬起它就需要一群人同心協力。這時往往假定某些場景,比如為了恢複救援物資的運輸了,為婦女兒童逃避追擊而開辟道路了等,從而使學生產生生死攸關的緊迫感,激勵他們,否則,讓他們在身心放鬆的情況下去搬動三四百公斤的大玩意兒,可不容易。

體育活動,尤其是集體項目,是培養團隊精神的良好手段。其實,團隊精神這個詞本來就來自於體育運動。

西點從戰術訓練的課程中每周抽出兩個下午進行體育訓練,所有的學員都必須進行鍛煉並投入各項競賽。體育不僅強健體魄,還能激發爭勝心,使人們在公平的規則下競爭取勝。

在西點軍校體育館的牆上,刷著這樣的口號:

今天,

在友誼的運動場上

播下種子;

明天,

在戰場上我們將收獲

勝利果實。

這個口號是麥克阿瑟提出來的,並且經他譜曲,人人傳唱。

西點軍校通過各種別具特色的活動和傳統儀式,可以加深成員對集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和合作精神。事實證明這種教育是成功的,也是值得現在家長在教子的過程中積極借鑒的。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

有人問西點軍校的萊諾克斯校長:“西點如何將個人主義和團隊精神二者協調起來?”

萊諾克斯校長說:“我們學校有個說法叫‘你得合作,才能畢業’。比如說,我們有些學員文化成績很好,運動成績卻不行,有些人恰好相反。所以我們就把這兩種人組合起來,讓他們互相幫助,共同畢業。關於價值觀的教育方麵,其中有一個嚐試手段就是我們教導學員必須要有忠誠度。對自己要忠誠,對自己的集體也要忠誠。”

我們正處於一個合作的時代,合作已成為人類生存的手段。因為科學知識向縱深方向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人們不可能再成為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每個人都要借助他人的智慧完成自己人生的超越,於是這個世界充滿了競爭與挑戰,也充滿了合作與快樂。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報告(《學習:內在的財富》)指出:“學會共處”是對現代人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任何人的生存與發展都是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實現的。每個人的成功除了個人努力之外還需要有外部環境的支持。而贏得外界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人際關係智能的高低、與人合作以及贏得他人的合作的能力高低。人們之間的合作需要多方麵的技能,因此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是非常必要的。為了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家長可參考如下建議:

第一,讓孩子認識到,我們需要別人幫助我們前進和取得成功

我們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我們不能在與世隔絕、孤立無援中完成自我實現。如果我們不能實現作為個人和社會一分子之間的平衡,我們也許就會要麼在競爭中迷失自我,要麼在對外部成功的追求中使自己與世隔絕。把健康的競爭和合作緊密結合起來,將有助我們實現理想的平衡。

第二,讓孩子參加家庭勞動與成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