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培養合作精神,彰顯個性魅力 (2)(2 / 3)

師長威廉年事較高,不久即將退休。他對麥克阿瑟放任不管,後者顯然成為該師支配一切的人物。

1918年2月,霓虹第42師開進法國洛林南部一個“平靜的防區”。這是一個滴水成冰的寒冬。

麥克阿瑟立即成為遠征軍中最引人注目、最勇敢無畏的軍官之一。他著裝與眾不同:頭戴一頂軟帽(他拒絕戴鋼盔或防毒麵具),身著發亮的高領毛線衫,綁著閃光的裹腿,手拎著馬鞭。新聞界很快便生動地稱他是“遠征軍中的花花公子”。他第一次表現出超人的勇氣是在2月26日夜晚。

那天晚上,他自願參加法國人的突擊隊。使他高興的是,戰鬥激烈而殘酷,約有600名德國人被俘。麥克阿瑟因作用突出而獲得第一枚勳章——法國十字軍功章。後來,美國陸軍也為這次行動授予他銀星勳章。

霓虹第42師在洛林地區前線約達4個月之久,在這4個月期間幾乎一直不斷地進行戰鬥。麥克阿瑟不斷地深入前線,率領和激勵部隊勇敢作戰。到6月21日,霓虹師撤離前線時已成為英勇善戰的部隊,麥克阿瑟也成為法國盡人皆知的美國軍人。

6月26日,麥克阿瑟被提升為準將。然而,遠征軍總司令潘興並不欣賞麥克阿瑟,認為他是個平庸之輩,至少有一次這位將軍鄭重其事地指責過麥克阿瑟。但後來的事實證明潘興將軍錯了。

霓虹師略事休整後,於7月4日重上戰場,配屬給法國第4軍,與德國精銳部隊作戰。霓虹師以令人生畏的勇敢和頑強投入戰鬥。頭戴軟帽,手拎馬鞭,腿綁裹腿,身著卡其布軍裝的麥克阿瑟準將,進攻時總是第一個跳出塹壕,率領部下進行短兵相接的戰鬥,把不可一世的德國人打得落花流水。

麥克阿瑟因作戰勇敢而獲得第二枚和第三枚銀星勳章。

7月,協約國對德國人發起全麵進攻。霓虹第42師轉而配屬給法國第6軍投入戰鬥。戰鬥依然激烈而殘酷,該師傷亡幾乎達50%。麥克阿瑟回憶說,他一連四晝夜沒有睡覺。協約國部隊終於突破了德軍防線,推進到德國領土縱深。麥克阿瑟因為在這次作戰行動中的出色表現而獲得第四枚銀星勳章。法國人授予他第二枚十字軍功章。

此後,霓虹師後撤進行休整和補充,麥克阿瑟被免除師參謀長的職務,調任該師第84步兵旅旅長。9月10日,該師重返前線,加入了在聖米耶爾戰線上的美國第1集團軍的行列。第84旅是集團軍的主要突擊力量之一。麥克阿瑟身先士卒,完成了上級交給他的作戰任務。在這次以及隨後的戰鬥中,麥克阿瑟又獲得了第五枚和第六枚銀星勳章。

9月末,麥克阿瑟率部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最後一次大戰役。霓虹第42師配屬美國第5軍作戰。10月11日,麥克阿瑟嚴重中毒,幾乎雙目失明,但他拒絕去醫院。盡管戰鬥激烈異常,第84旅還是實現了自己的作戰目標。為此,麥克阿瑟被推薦獲取榮譽勳章,晉升少將。但無論勳章還是晉升都被否決了。代替榮譽勳章的是一枚服務優異十字勳章。

霓虹師經過短暫的休整後,於11月4日重返前線,向色當進擊。次日夜間,幾個美軍師在行軍中攪在一起,陷入一片混亂之中。一個巡邏隊偶然發現了衣裝不規整的麥克阿瑟準將。一個軍官以為他是德國人,便掏出手槍,用槍口逼著把他押回司令部。幸而沒有開槍。麥克阿瑟很快被認出來,致歉釋放。他返回加入戰鬥——又獲得第七枚銀星勳章。

11月11日,戰爭宣告結束,幾天後,麥克阿瑟被提升為霓虹第42師師長。

麥克阿瑟出生於軍人家庭,從小就立誌要在軍界出人頭地,後來果如所願,他的成功與他一生中能夠堅持己見,獨出心裁的風格是分不開的。

1944年6月,麥克阿瑟任西南太平洋地區盟國武裝部隊司令,這時美軍已完全控製了新幾內亞和馬來西亞群島。對下一步的作戰目標,麥克阿瑟同海軍方麵發生了分歧。參謀長聯席會議表示同意海軍上將的建議:繞過菲律賓,攻取台灣,早日進攻日本本土,加快戰爭的進程。而麥克阿瑟卻想進攻菲律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