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嚴格遵守紀律,加強自我約束 (2)(2 / 3)

②感情懲罰法。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孩子也一樣。孩子做了錯事,家長向孩子露出不高興、傷心的情感;或暫時冷落他,不理睬他,迫使孩子對自己的錯誤進行反省。蘇聯著名青年英雄舒拉小時候,一次跟別人打架,把大衣撕破了。母親了解到這一情況,十分氣憤,但她沒有打罵孩子,難過地將大衣拿在手裏,久久地注視著它。然後,默默地一針一線地縫補大衣……舒拉“經受著一種難以忍受的、痛苦的心靈的鞭撻”,他低聲地保證說:“媽媽,我以後永遠也不再這樣了。”

③將功補過懲罰法。懲罰的目的不僅是要製止某種錯誤行為,更重要的是還要引發好的行為。因此,讓孩子用做好事來代替應該受到懲罰的“壞事”,將功補過,這樣做是可取的。例如,孩子將一個比他更小的同學推倒在地,讓孩子將小同學扶起,向他道歉,並將他送回家。

④取消獎勵。如果已與孩子講定,這一個月不罵人不說粗話,爸爸媽媽下個月的第一個星期天帶你到動物園去玩。如果他沒有做到即取消這個活動,但要講清楚,下一次目標與獎賞辦法。這裏要注意,孩子越小,內容要越具體,時間也不能太長。比如說,對孩子規定不罵人就去玩一次,就不能把時間規定為一個月,一般幾天、一周即可。使孩子逐步能自覺避開不愉快的情境,爭取愉快的情境,久而久之強化了良好習慣,也就克服了不良的品質。

第九,懲罰要對事不對人。父母之所以要慎重使用懲罰方法,就是因為不當的懲罰方式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巨大的傷害。因此,建議父母們在懲罰的時候要讓孩子明白,你懲罰的隻是他的錯誤行為,他仍然是你所喜愛的孩子,如果改正了錯誤,你會更喜歡他。

第十,懲罰要和獎勵結合起來進行。當孩子有了不良行為,可以通過適當的懲罰來進行教育。但當孩子有了進步以後,父母又要及時鼓勵,讓孩子體驗到進步的快樂。

正規嚴格的訓練才能培養真正的男子漢

1812年至1815年,第二次英美戰爭爆發,美國人打了一場原始的無計劃的戰爭,給年輕的共和國帶來了羞辱和失敗,其中包括華盛頓城的大火——國會被焚。

塞耶身為上尉參謀參加了這次戰爭。他先是在部署於美加邊境的北部軍隊裏負責軍械裝備的供應和部隊開進道路的偵察。有一次在偵察中同部隊失去了聯係,他被餓了好幾天。後來,他又奉命先後去紐約、弗吉尼亞等地負責防禦工事的加固,並在同英國海軍陸戰隊的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814至1815年的冬季,由於過分勞累,塞耶病倒了,直至1815年春,英美和平協議簽署,他才恢複健康。

戰爭中,塞耶目睹了由於缺乏充分的戰爭、戰役準備、計劃和協調,由於無知的魯莽、鬆懈的紀律以及將領之間的不和所造成的慘重傷亡與失敗。

戰爭使塞耶深刻地認識到,正規嚴格的軍事訓練和教育的極端必要,而紀律、堅定、忠於職守則必須作為訓練軍人打仗的最基本目標。

遺憾的是,戰爭以失敗而告終。但人數還不多的西點畢業生卻在戰爭中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功。在抗擊英國人的戰爭中,16名西點畢業生包括塞耶在內得到擢升,一批西點英雄脫穎而出。

在戰鬥中犧牲的第一位西點人是28歲的恩賽因·喬治·羅南,1811屆畢業生。1812年8月15日,在芝加哥堡的一次肉搏戰中捐軀。

西點首屆畢業生斯威夫特,在美加邊境的北部戰爭中表現出色,他大膽而主動的行動為他贏得了聲譽。後來,他奉調紐約,具體負責加強防衛工作。

英國人從未敢進攻紐約港就是對他工作價值的最好證明。城市元老們讚賞他的功績,一致選舉他為紐約市的恩人,把他的畫像掛在市政廳內,還贈送斯威夫特夫人一套華麗的餐具,送給他本人一盒銀製的繪畫用具和一艘大型遊艇。

埃利埃澤·伍德,1806屆畢業生,是西北方哈裏森將軍的總工程師。由於在戰爭中的傑出貢獻,被光榮地晉升為少校。後來,他轉到雅各布布·布朗將軍麾下,任21步兵團長官,並再次發揮了“高度的軍事才能”。1814年9月,在保護布朗將軍突破英軍重圍的一次戰鬥中,犧牲在部隊的前頭。1816年,布朗自費在西點豎起了伍德紀念碑,直至今日紀念碑依然矗立在公墓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