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楚鍾南,還有楚鍾南帶領下的小北荒,滿清高層們的感情是複雜的。從一開始的不屑,到之後的不得不正視,再到如今的懼怕……他們總是弄不明白,為什麼一個原本隻能躲在偏遠地區苟延殘喘的逃亡勢力最後竟能擁有覆亡他們的實力?要知道,他們的八旗軍是那麼的強大!
一些有腦子的八旗高層曾經想過,能不能從小北荒崛起的過程中找出原因,進而用到自己的身上,從而使得滿清擺脫現在的這種被動局麵,進而發展的更加壯大。可是,很顯然,他們學不會。即便是號稱最英明的皇太極也擺了一個大大的烏龍,將原本隻是處於下風,卻還擁有強大勢力的滿清帶到了如今這種風雨飄搖的境地。
而按照楚鍾南的話說,皇太極之所以會鬧出這麼大的一個紕漏,究其原因,是因為滿清八旗所奉行的政策。八旗各有一個旗主,各個參領、佐領也都有自己的勢力。滿清固然是因為八旗製度而走上了強大,但這種完全建立在武裝力量基礎上的製度也有著巨大的缺陷,那就是一旦這個組織的最高領導人沒有足夠的實力壓下其餘各方的勢力,那麼,這個組織就會變得極不穩固。原本,努爾哈赤一手帶著建州女真走上強大,並最終創立了八旗製度,創建了後金國,所以,他個人的巨大威望足以鎮住任何一個心懷不軌的人或者勢力。但接下來,皇太極就不行了。
沒錯,皇太極確實很有能力,他將原本與自己並列的阿敏、莽古爾泰,還有代善都趕了下去,甚至一度掌握了大半個八旗的實力。可是,八旗畢竟是八旗,它們是由八個勢力組成的。皇太極也不是努爾哈赤,他隻不過是繼承的努爾哈赤的位子。如果隻是一兩次的失敗倒也沒什麼,可是,在小北荒的打擊下,他已經失敗過太多次了。雖然,他將後金改名為大清,又將女真改稱為滿洲,可是,這種名字的變動卻無法改變那些旗人猶如遊牧民族一般的本性。
優勝劣汰!
這就是這個時候的滿族,也是曾經的女真族人們所默認的規則。
皇太極很強,可他已經無法領導滿清走向更加強大的道路,相反,在他的領導下,原本戰無不勝的八旗鐵騎屢屢受挫,不僅損失了大量的兵力,就連愛新覺羅家的中堅力量也受到了巨大的損失。這代表著什麼?代表著原本的滿清第一豪強家族愛新覺羅氏已經開始走下坡路。可除了愛新覺羅氏,滿清還有其他貴胄!鈕祜祿氏、瓜爾佳氏、董鄂氏、覺爾察氏、馬佳氏、伊爾根覺羅氏、舒穆祿氏、葉赫那拉氏、輝發氏……
所以,雖然皇太極依然掌握著強大的力量,可是,麵對這些國內強大的家族和他們所代表的力量,皇太極卻依然承受的巨大的壓力。他雖然領導著半個八旗的力量,再加上多爾袞等人的絕對支持,這股力量甚至都超過了八旗的四分之三,可是,別忘了,愛新覺羅氏已經沒幾個人了。這也就是說,他雖然在高層還擁有著絕對的勢力,可在八旗的中下層,愛新覺羅氏的力量已經無法抵禦另外幾大貴族的侵蝕。現在不是康熙乾隆的時代,那個時代的八旗貴胄早就已經成了廢物,即便是有心,也沒什麼膽略去攫取最高權力,隻會仗著祖先的功勞混吃等死。可現在這個時代的八旗貴胄們個個都擁有著不輸於愛新覺羅氏的野心,同樣,他們也不乏動手的膽量和能力。
於是,這一切的一切,都迫使皇太極必須盡快地改變自己的處境。而改變的方法,自然也就是打敗小北荒。所以,著急上火之下,他終於再次犯了錯。本來,這個錯誤如果放到別人身上,或許還不會被稱為錯誤,可放在楚鍾南和小北荒身上,卻成了一個天大的、足以致死的錯誤。
****************************************
楚鍾南在退出依蘭要塞,退出遼東之後,又突然再次進兵,讓皇太極和滿清八旗意識到了危險的來臨。可在這個時候,他們卻還在跟明軍糾纏。這當然不行!十三萬明軍的勢力已經夠強大的了,如果讓打著援助明軍旗號的小北荒再插手進來,那八旗根本就不需要再玩兒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