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理由(1 / 3)

祟禎十九年正月底,大順軍南陽所部在昔日闖營大將李信與其妻紅娘子的帶領下,向衛國軍投誠。李自成求援的希望破滅,同時還要受到來自襄陽與南陽的巨大壓力,軍心再次大亂。李自成與劉宗敏等人費盡力量才終於將騷亂鎮壓,但此時此刻,誰都可以看得出來李自成這位曾經風光不可一世的闖王,今日的永昌皇帝已經是大勢已去。

二月初,政務院總理楚鍾南下令,由李信接任陝西省行政長官一職,負責迅速安撫陝西,恢複其地生產生活秩序。得此任命,還在配合耿仲明接收南陽的李信立即快馬加鞭,挾妻子前往西安任職。而隨著李信的任命與就職,陝西以及湖北北部那些走亂的大順軍殘部紛紛走出了自己的所在地,向李信或者前來招降的衛國軍投降。陝西一省,這個李自成倚為大順國基地,寧可舍棄北京也要回來的省份,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便已經完成了從舊到新的轉變。尤其是在楚鍾南命人運送來大批的糧食之後,大順國更是迅速地消失在了陝西老百姓的心中。隻是偶爾有些念舊的人還會念叨一二,隻是,這種念叨卻根本與所謂的愛戴和懷念沒有任何的關係。

而就在李信就任陝西的時候,因為接連戰敗失地而驚恐交加的李自成也終於再也坐不住了。他帶領剩餘的不足十萬人馬向武昌進軍,之後,強行打破了武昌城。然而,就在許多人以為李自居與左夢庚要短兵相接的時候,緊接著,他卻又寫信給左夢庚,要求與左夢庚結盟。理由也十分簡單,就是左夢庚若想據地稱王,根本不可能被衛國軍所容,而且,楚鍾南對他們左氏父子,還有左家軍的惡感也是天下皆知的,一旦左夢庚投降,後果必然不堪設想。而他李自成此時麵對衛國軍的猛攻也是獨力難支,所以,兩家合則兩利,分則兩害,最好能夠結盟共抗強敵。另外,李自成還承諾,若是左夢庚願意與他的大順軍結盟,他願意在擊退衛國軍的進攻之後,助左夢庚再伐南京,“以為將軍日後之根基”。

身在九江的左夢庚此時也剛剛敗在明軍之手不久,有意向衛國軍投降,對方卻一直了不消息,這讓他擔心不已,生怕衛國軍會隨時翻臉,那樣他也將同時受到明軍和衛國軍的雙重攻擊。所以,很快便被李自成所說動,三月,兩軍於長江之中結盟,李自成與左夢庚約為兄弟,發誓共退強敵,日後再“並取中原”。

但是,很顯然,此時的大順軍,還有剛剛敗於明軍之後沒多久的左家軍都沒有多少士氣。尤其是在衛國軍第一、第二集團軍大部,還有來自山東的孔有德部也開始向河南集結的消息傳出來之後,兩軍的士氣更是跌至了穀底。每天都有士兵逃亡,李自成和左夢庚采取了相同的辦法,那就是殺。可是,這種殺戮卻反倒更加速了士氣的跌落。三月中,武昌城中更是傳出了一個讓大順軍所有人都感到無比頹喪的消息,那就是李自成最信任的謀士,大順國的頭號文臣牛金星跑了!

牛金星,字聚明,河南寶豐人。二十餘歲中秀才,天啟七年中舉人。為人質樸,性喜讀書,通曉天官、鳳角及孫、吳兵法。家中有田,平日設館授徒,過著僅足衣食的生活。約崇禎十年,牛金星因“以事忤同邑之巨紳”,被誣以抗欠賦稅、強占婦女18人,而遭“盆冤”,被革去舉人,充軍盧氏當差服役。

崇禎十三年冬,李自成率義軍入豫西,牛金星參加義軍,向李自成建議“少刑殺,賑饑民,收人心”,李自成納之,加上此時的起義軍極少有這種有功名的讀書人加入,牛金星遂成為義軍領導集團的重要成員。後來,牛金星又為李自成建政設官,又與眾謀士替李自成議定“取天下”的戰略戰術。祟禎十七年,李自成進入北京,牛金星為天祐殿大學士(丞相),幫助自成建設政權,但因忙於籌備登基大典,建政設官,迎來拜往,未能對時局采取正確決策,以鞏固政權。終於,衛國軍入關,大順軍敗退,被迫撤出北京城,退往西安。而之後的兩年間,牛金星雖然想方設法的為大順軍恢複元氣,但因為劉宗敏等武將一直鄙視其身無戰功,文人一個,且大順軍的諸多將領粗魯不文,不僅不喜學習,反而紛紛走上了腐敗之路,使他的政策受到極大抵製,再加上大順軍對文人士子的籠絡力極差,根本就沒有多少能拿得出手的官員,以致於政策根本就沒能奏效。而由此,牛金星也終於預料到了大順的前途,心中常懷鬱鬱之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