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求知之路:洞徹孩子的學業心理(3 / 3)

對許多心理問題都不好進行簡單的判斷。因為似乎同樣的問題往往有很不相同的心理背景。於是,我請女士談談孩子的成長經曆。

“孩子是在一片讚揚聲中長大的。”女士說,“小學,初中,一路順風,學習總是名列前茅。中考以前10名的高分考進了重點中學。這下,更是被讚揚聲所包圍。孩子到我們單位,同事們對孩子豎起大拇指:好嘛,聽說考重點咱們考了個前10名,差不多一個女狀元了,清華、北大已經向你招手了!孩子遇到了親友,大家更是讚不絕口:重點中學的尖子生,名牌大學寫定了!誌瑋,誌瑋,是得立誌做點偉大的事,也不枉你媽媽給你起的好名字,我們都指望你來增光啦!在學校裏,她是班上第一名,大家更是對它眾星捧月:老師說,你是咱們班的旗幟;同學說,有一個清華、北大也是你的啦……孩子就是這樣伴隨鮮花和掌聲開始了高中生活。可是,她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考試名次一再下滑,直滑到了這次期末班上的40多名。孩子說怕進學校的門,怕進教室的門,怕……”

是什麼心理原因讓誌瑋的成績一再下滑?我請女士講講孩子的其他方麵的特點,比如性格。

“孩子從小就什麼事都爭強好勝,總說我要當科學家,要做大事。”女士說,“孩子上幼兒園的第一天,我下班晚,去接孩子的時候老師說,您的孩子真乖,放學了夥伴們都讓家長接回了,我們怕她哭鬧,沒想到孩子卻自己坐在那裏一動不動,閉目靜思。她告訴我們說長大要當科學家,我要練習思考,我要學習一休。孩子長大一些了,對自己更加要求嚴格,追求完美,不允許自己有半點的不如意。她經常說,我必須在同學中出色,必須做出類拔萃的人。最近她說,就以這樣的成績去高考,我不能接受,我要重讀,要以出類拔萃的成績走進名牌大學。孩子平時很少外出,就一個人在家裏讀書學習。她看不慣那些打打鬧鬧的人,說他們庸俗。現在,就更不願和大家打交道了。”

聽到這裏,我問:“請問您做什麼工作?認為自己是怎樣一個人?”了解父母的有關情況,對於孩子問題的診斷是很有用的。因為對孩子的影響特別是對女兒的影響,主要來自母親。因此我請她實話實說。

女士笑了:“能和心理谘詢師交流對我也是很有幫助的,您放心,我實話實說。”於是,女士開始回顧自己人生的心路曆程:“我在政府機關工作,人到中年被任命擔任了副主任。其實,我不是想當官的人,但我一直想著應該做一個優秀的人,所以工作特別認真。就說小事吧,單位的一些文件總是傳到我的手上時發現出了一些文字上的毛病。雖說無礙大局的事,但是這麼明顯的毛病為什麼那麼多人都沒有發現,卻總是逃不過我的眼睛?”我自己都感到奇怪。生活上我更是嚴於律己。下班回到家了,我都不願意如一般婦女那樣用織毛活來打發時間。就是看電視也不愛看那些連續劇,覺得那樣太白白地消耗時間,不如看看新聞一類的節目可以多獲得一些信息,獲得一些知識。平時,我基本上不出門,有時候我試圖和鄰居們接觸,可是我總感覺融入不進去。就是回到娘家也感覺和大家一起聊天太沒意思,太荒廢時日,太虛度人生。

“我也感覺很累,上下左右方方麵麵真的讓我感到很累。我不是為當官累,真的,我不是官迷心竅的人。但是我總想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完美。所以我對自己不敢有一點點的放鬆和懈怠。有時候我總是盼著退休,好過上一種逍遙的生活。”

這的確是一位很有文化素養和思想素養的女士,是一位好幹部,好同誌。但她對自己期望過高,過於完美主義,使生活過於單調,思維過於狹窄,是一個會工作卻不會生活,會當領導卻不會當女人,有良好的人品卻缺乏健康心理的人。

現在總算比較清楚了誌瑋所以要重讀高三的心理的來龍去脈。誌瑋是陷入了過分的自我高期望值和完美主義的心理誤區。正因此,到了強手如林的重點高中麵對那麼多很有實力的競爭對手,她的心理形成了巨大的壓力,她怕自己眾星捧月的局麵不再,怕往日的鮮花和掌聲不再,怕自己完美的形象不再。事情常常就是這麼怪,怕鬼偏偏遇到鬼,你越怕什麼就越來什麼。誌瑋的成績從頂峰開始下滑了。其實一點不奇怪。心理學研究發現,隻有保持適度的情緒緊張度,才有助於提高認知活動的效率。情緒緊張度太低,缺乏強烈動機,認知活動的效率不高;情緒緊張度太高,動機過於強烈,認知活動的效率也不高。這是過分的高期望值和完美主義造成的過重的情緒壓力,使大腦的神經細胞出現超限抑製的表現。

所以,誌瑋的問題表麵看來是學習問題,實質是性格問題。而性格問題的根源又在她母親身上。

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這話雖講得有點絕對,卻說明父母的性格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因為孩子總是模仿父母的“好手”,這就決定了,在家裏父母行為舉止中表現出來的性格,對孩子的影響遠勝於任何口頭說教。因此要讓孩子形成健康的性格,父母必須做出表率,做出樣子給孩子看。那麼多為人父母者為孩子做出了榜樣,也的確有一些為人父母者把自己身上的毛病傳染給了孩子,還在四處討教管好孩子的方法。現代心理學以及所有的人才科學都證實,“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說法很有道理,孩子的性格是在童年就奠基了的。而童年給人影響最大的是母親。孩子的性格常常是父母特別是母親性格的翻版或寫照。從誌瑋身上我們可以明顯看到她母親的影子,是她母親的性格“複製”了女兒的性格。

所以,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首先需要做父母的好好調節自己的心態重塑自己的性格。因為性格隻能用性格來塑造。家長一旦擁有了健康的性格,同樣會對孩子耳濡目染。為此我們進行了較多的交流。女士說真是受益匪淺。

兩天後,誌瑋坐到了我的麵前,寫在臉上的是愁容。她承認所以想重讀高三是因為對現在的成績不甘心,不滿意。通過會話基本印證了我上麵的分析。我重申了對她的問題的看法。誌瑋也意識到了母親性格對自己的影響,她表示理解。

於是,我明確兩點建議:第一,盲目選擇重讀未必能解決問題,一定要慎重。根據實踐看,重讀高三的同學確有成績較大幅度提高的情況,但隻是特例,平均提高幅度不是很大,還有不少踏步不前甚至每況愈下的例子。而帶著心理壓力重讀,可能會比現在還要糟糕。第二,關鍵是修煉健康的性格,進行心理調整。用一顆平常心待自己,丟掉完美主義,也就放鬆了心情,就會更好地發揮大腦潛能,進而提高學習效率。這樣也許根本就用不著去重讀了。這便是性格即非智力因素對人的成功的決定作用。

最後我說:“如果說小時候主要是受母親性格的影響,那麼,現在你媽媽也在積極地重塑自己的性格,何況你已經長大,更應該主動鑄造自己健康的性格,而不能再繼續對母親的性格的‘複製’了。你說呢?”

“您說得對,不要‘複製’,要‘新建’,要創造自己嶄新的健康的性格。”女孩和我分手的時候臉上已經有了燦爛的笑容。

不記得過了多久,誌瑋的媽媽撥通了我的心理谘詢專線,她說,孩子不再要求重讀,現在心態很好,而且學科檢測的成績也有了回升。她說,感謝我不僅救助了孩子,也幫助了孩子的媽媽。她說,她們娘倆正在共同重塑自己的健康性格。

孩子走進畢業年級的時候

周六的晚上,我的心理谘詢專線鈴聲又一次響過,話筒傳來一位母親的聲音:“您是馬老師?太好了,這正是您的谘詢電話。我的孩子今年暑假後該念初三了,您說如今大都一個孩子,到了這當口,誰不懸著心?都說您對孩子的心理挺有研究,這回可得請教您了。我的孩子成績不是特別好,您說到了畢業班,還能有很好的發展嗎?需要特別注意什麼問題?我該為孩子做些什麼?”

聽著對方的談話,我想到了暑假裏接待的幾次家長朋友為孩子到了畢業班所做的心理谘詢。孩子最後一年這個關鍵時刻,的確是個讓家長們牽腸掛肚的事。

那麼,在這個關鍵時刻應該注意什麼問題呢?

電話裏,我們先談了畢業班這一年孩子還能不能有很好的發展的問題。

我知道一個男孩,他在初二時還是個很不起眼的學生,成績在中遊偏下,就是老師們對他也沒抱多大的希望。可是,初三開始不久,老師們發現了他的發展勢頭,隻見他的成績一個勁兒地往上竄。最後以優秀的成績考入重點高中。到高中後還在繼續發展。這種在畢業班的一年中有較大發展的學生,在初高中都經常發現。

這是為什麼呢?心理學及其它人才學的研究認為,人的大腦的潛能是非常大的,通常人們隻用了大腦潛能的7%~10%左右。人腦的140~170億個神經細胞,數量雖然龐大,可平時卻大部分都閑置著。這就使我們大多數人腦力的90%左右處於潛伏狀態。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平常人的緣故。可是,一旦誰的發展過程中具備了較好的主客觀的條件,就會使大腦的潛能得到較多的開發,表現出較高的能力。在畢業班生活這個外因的作用下,孩子們的內因也處於變化的好時機。因此我們對進了畢業班的孩子的發展的應該充滿希望。

“照您所說,我們的孩子還有希望前進一大步。”家長朋友看到了希望,“那麼,我們該怎樣做才有利於孩子最後一年的發展呢?”

我的建議如下:

一是給動力。我的大女兒那年暑假後讀高三,電腦中記錄著我們父女開學前的一段對話——

女兒,明天就要開學了,你將投入一場真正的持久戰。一年,是需要點持之以恒的精神的。這一年對你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一生的命運。人一輩子的路很長,但關鍵處就那麼幾步。現在你就走到了最關鍵的一步。因為這一步好比一個十字路口,你怎樣選擇將決定你今後的人生道路的走向。你曾經走過一些失敗,你又由失敗走向了前進。這是令人欣慰的。但這次你不能等失敗以後再前進,因為現實怕是不再給你這樣的機會了。所以,你隻有牢牢抓住這一決定命運的關鍵一步,你才會擁有屬於你自己的美好的未來。爸爸知道你有足夠的能力把握自己的命運,有堅定的信心創造自己的美好的未來,但你的命運在你自己的手上,隻有你自己才能描繪你的未來。你一定能好好把握這一年中的每一天。——爸爸。

爸爸,女兒已經清楚這一年的重要。用我們有些同學的話說,“再苦再累這一年”。都讀了十多年了,不就是為了這最後一年的拚搏嗎?這一年不容我失敗,我隻能不斷前進。由於以前的磨煉,這一年我也不會再失敗。我會把握好自己的命運,更有信心為創造自己美好的未來而奮鬥。請您放心。——女兒。

孩子麵對畢業班的生活,自己也有壓力。我們要做的是幫孩子變壓力為動力,給他們加油。可行的方式很多,總的說要針對孩子的具體情況,在他開始新的拚搏之路的時候給他一個動力。

二是定目標。目標對人的活動有定向、激勵、保持等動力作用。所以明確目標是必要的。應注意的是幫孩子定的目標要切實。目標太高,容易讓人失去信心;目標太低,容易讓人缺乏熱情。這都不利於激發動力。特別是有些家長一味盲目地讓孩子“考重點”的目標策略往往效果不好。目標應該是“跳一跳夠得著”。

三是重過程。定目標是為了促進孩子朝目標前進的過程。沒有過程,目標毫無意義。所以,您一定要幫孩子把握好學習過程的每一步。我喜歡跟孩子們講:上好一節課,做好一道題,完成好一個學習任務,至於目標的實現是自然而然的事。成功就是把握好過程中的每一步。

四是常溝通。和誰溝通?一麵是和孩子溝通,一麵是和老師溝通。這樣可以較及時而全麵地了解孩子的情況和心態,以便當好參謀,幫孩子把握好朝目標前進的過程。

在我們就上麵的看法進行了交流之後,我說:“孩子進了畢業班,的確是父母該多費些心的時候。您打來電話這本身就表明您是孩子的好家長。可我最後想提醒您,不管對孩子的畢業班生活怎樣關心,也要抓得住放得開,還是應該讓他自己來當畢業班生活的主人。您呢,就‘退到二線’,當當孩子畢業班生活的好助手吧。”

孩子麵對升學考試的時候

“馬老師,您好!真不好意思打擾您,但麵對畢業前一次次的考試,我壓力很大,覺得特別累,隻好麻煩您了。我平時學習挺用功的,可最近一到考試時,心裏越來越不平靜。以至到現在,一看到試卷,眼前就一片漆黑,腦子一片空白,即使是做過的題也忘了。等考試一結束,一走出考場,又全都記起來了。我現在特別著急。您幫我分析一下這是為什麼?能幫我擺脫這種困境嗎?”

讀著這封中學生的來信,心理谘詢中一個個初高中畢業班同學的焦慮的麵容浮現在眼前,他們普遍感到壓力太重。在和我做了大量溝通壓力減輕之後,他們都說出同一個意思:就是爸爸媽媽不好辦。在調查和觀察中發現,不少畢業班同學的壓力確實來自家長。於是,這裏想跟家長朋友聊聊:孩子麵臨畢業大考了,您該怎麼辦?

一是別太拿孩子的考試當回事。

開頭那個同學的困境是怎麼造成的?就是由於太拿考試當回事,考前複習可能過度疲勞,考場情緒可能過分緊張,從而超過了大腦能承受的限度。於是,到了答題時,大腦就出現了超限抑製,也就是腦細胞由於過強的刺激作用而自動停止工作不再聽從使喚了。於是,大腦出現一片空白。等走出考場時,心情輕鬆下來,腦細胞的抑製解除,又重新興奮起來,於是就又都記起來了。這道理告訴我們,如果您真愛您的孩子,就別太拿他的考試當回事,來點平常心。這樣孩子受到感染,就會把考試看得淡些再淡些,就會感到複習起來是那樣心清氣爽,就會感到在小溪邊柳蔭下捧讀一本書這道風景是那麼美麗而愜意,就會感到在考場上揮筆疾書簡直是過一把癮。誰能如此處之泰然,誰的大考就多一分勝算。

二是別給孩子的考前生活製造緊張空氣。

孩子要大考了,吃啊,睡啊,父母自然牽腸掛肚。可是,您要當心別給孩子幫倒忙。

先說睡吧。有些家長恐怕孩子考前睡不好誤了事,於是,每到晚上就老早張羅孩子上床睡覺。孩子呢,就這樣硬性地躺在床上,強迫自己入睡,總想著怎樣才能睡覺。結果呢?靈得很,一準睡不著。所以最佳策略是,困就睡,不困就學,躺在床上睡得著就睡,睡不著就隨便翻翻書,隻是別看小說。反正睡好睡不好不礙什麼事。結果呢?入睡反倒容易得多。如果考前真的睡不好呢?真的無所謂。一來所謂“睡不好”,多是主觀感受,心理學上叫“主觀失眠”。隻要別放在心上,就會有足夠的精力。二來一夜不睡(實際這於孩子們可能性極小),通常並不影響人的記憶思維等智力水平。所以,孩子考前如果說沒睡好,您該鼓勵他挺起胸,滿懷信心地走進考場。

再說吃。如今營養補劑五花八門,迄今還沒有哪一位營養學家說過這些東西可以提高考試成績。倒是有考生說:別人都喝我不喝,怎麼考得過別人?家長買了很多補品,考不好更對不起爸爸媽媽。這些心理上的依賴和壓力,就是家長給孩子幫了倒忙。所以,您不必擔心孩子該大考了不知吃什麼好,就跟平常一樣,足矣!別拿“吃”來嚇唬孩子。至於孩子正坐在那裏靜心複習的時候,父母一會送上補品,一會遞上飲料,更會擾亂孩子平靜的心,甚至讓他們心驚膽戰。

孩於要大考了,您能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是平平常常的生活氛圍,平平常常的臨場心態。日後孩子會真心地感謝您:爸爸媽媽真懂我的心。

男孩大考之後

“馬老師,好容易撥通了您的電話,您可要幫幫我們,我們這個家現在已經一片混亂……”高考剛剛過後的周六晚上,一位母親剛撥通了我的心理谘詢專線就開始訴苦。我知道她的心一定很亂,我努力平緩著她的心態。

她終於平靜下來,讓我知道了他們家中的故事:

我們的兒子今年高考。剛考完之後我們就讓他估分,他很不耐煩地說也就300多分,後來又說還要少。唉呀,您說300分,怕是什麼學校也不夠線,他卻一點也不知道著急。雖然我們之前有心理準備,看他考前複習那樣子知道他的成績不會太好,可是沒想到考得是那樣糟,誰想他考得這個樣子?!您說我們當父母的該是多麼著急?我的心整個亂了套,我們家整個亂了套。更讓人著急的是他自己好像沒事的一樣,一點也看不出著急的樣子。晚上躺在床上,他給你弄個打火機沒完沒了地“噠噠”地擺弄出響聲,聽著就讓人心煩。考這個樣子,他一點壓力沒有,那天他還有臉和幾個同學去聚會,也不給家裏一個信,他爸爸幾經周折才把他找回家。回家後,孩子就煩,怪我什麼事都告訴爸爸,怪我這也不好那也不好。我還沒說幾句話,我們就吵起來。我這麼些天的滿腹愁苦如決堤的洪水可就發泄了,我鬧,我哭,我跺地捶牆,我自己打自己,我整個瘋狂了。孩子聽到了,走進屋子勸我,說都是他不好,都是他沒有考好,讓我別生氣了。孩子其實也很懂事,他這樣一來,我不再鬧,隻剩下靜靜的抹眼淚了。孩子說,實在不行明年再來一年。可是,事後他還是那樣,看書還給我做樣子,我走進屋子,他才勉強打開書本。我看不行,就給她聯係了輔導班。“可是他上完兩節課回來還是沒事可幹。現在我們還是一說話就吵。您說,是不是該讓孩子重讀一年明年再考?”

這位母親的愁苦就這樣一直傾瀉下來。直到她平緩一些了我才說道:“馬老師猜想,你們家庭從孩子考試起就沒有了平靜和安寧,而是硝煙彌漫,是嗎?那麼,點燃這家庭硝煙的到底是誰?是媽媽,是媽媽那顆火燒火燎的心,您說是嗎?馬老師很理解此時作為父母的心情。可光是火燒火燎,不僅會燒壞了自己的心,還會燒壞了孩子的心,此外還有什麼意義呢?還怎麼能有冷靜理性的思考和決策呢?所以,此時最需要討論的並非是否重讀明年再考,而是趕緊先來‘救火’——給自己的心頭潑一盆冷水,降降溫,消消火吧!”

那邊終於傳來了不好意思的笑聲:“那您說我們現在該怎麼辦?”

“母子各自後撤,媽媽先後撤50裏,硝煙就會消散,戰火才會停息。”我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就是說,現在母子之間需要拉開距離,父母不要太靠近孩子,給孩子一個足夠的獨自的心理空間。這有兩個好處。”隨後我條分縷析。

一是讓孩子有一個自我調整的過程。大考,是必然會引起較重焦慮的生活事件。大考過後,不論孩子考得好不好,都承受著一定的心理壓力,你想讓他沒有壓力都是不可能的。如果估計考得不好,壓力會更大。因為到底孩子才是當事人,他比父母的壓力更大。至於看不出孩子有什麼壓力,那是表麵現象,是他在進行心理防衛,在心理學上叫做“否認作用”和“反向作用”,是在潛意識裏運用的自我心理防衛機製。前者如小孩子闖了大禍自己用雙手蒙上眼睛,抹殺現實以免內心的焦慮痛苦,這就是“否認作用”;後者如小孩子對媽媽說我沒有偷吃水果,以此壓抑了自己想偷吃水果的欲望帶來的痛苦,這就是“反向作用”。孩子玩弄打火機,和同學聚會,故作輕鬆的樣子,不都是這個意思嗎?他一定有壓力,但是他實在已經不是小孩子,他能在媽媽麵前像小孩子那樣拿哭泣來宣泄壓力嗎?可他又實在難以承受。怎麼辦?於是就要進行心理自我防衛了。這和虛偽不是一回事,因為這都是潛意識的活動,他不是故意的。明白了這些,當媽媽的不是該給孩子一個自我化解壓力的環境和時間嗎?為什麼孩子剛一考完,就急不可耐地擠壓孩子的心靈?那還有不起硝煙的?給孩子一份獨自的空間和時間,孩子會逐漸地化解心中的壓力,進行心理的自我調節的。如果孩子需要交流,媽媽當個好聽眾是最好不過的。

二是給孩子一個自我救助的機會。假如孩子考試失敗了,自然有他自己疏於學業的因素,也必然有家庭教育的失誤。就是說家庭沒有培養孩子自我負責自我救助的能力,而是一切有父母操心和代勞。那麼,現在麵對高考失敗,該是讓孩子學習自我救助的時候了。痛苦也好,難受也罷,都該讓孩子自己學會承受,學會麵對,學會尋找出路,學會自我救助。他必定會反思自己的過去,思考自己的未來,從而作出自己的選擇。這不是孩子成長的一門必修課嗎?但這都需要給孩子一個機會。如果媽媽過分地表露自己的著急上火,為他這樣著想,替他那樣打算,那麼好,孩子就會想,有人替我著急,我還急什麼?結果是媽媽更著急上火,卻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升學考試,孩子是主角,這出戲本該孩子自己來登台,至於以後怎麼辦,這都是孩子自己的事。媽媽爸爸,還是退到後台來吧。

聽到這裏,孩子的媽媽常常舒了一口氣:“謝謝您,讓我的心這些日子來第一次找到了平靜。”

我笑了:“孩子大考之後,為人父母者應有的最好心態是平和,應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是理解,應扮演的最好角色是給孩子當個好參謀。因為這是他們自己的事。孩子的事該由他們自己承當了,孩子們的路該由他們自己走了。壓力,他們能慢慢消化,成為一種精神的營養。道路,他們能夠作出抉擇,他們對自己的未來正在學會負責。父母可不該剝奪孩子鍛煉成長的機會呀!把孩子推到前台來,最好當父母。”

“您說的對,把孩子推到前台來,父母最好是做到平和、理解和當參謀。”

“對。這樣孩子才會覺得媽媽更像朋友,媽媽才會覺得孩子更像男子漢,你們的家中的硝煙也就化作了溫馨。”

女孩落榜之後

小婷原本是一個挺不錯的女孩,但是,去年高考落榜了。誰能想到她竟由此走向墮落的深淵!

這是為什麼?

我們可以從小婷的自述中看到她走向墮落的心路曆程:

“……在此之前,我們全家像對待公主一樣的看待我。一家6口人擠在兩間房子裏,還要給我撥出那間小屋讓我專用。家裏一日三餐從未斷過小灶。那時的生活真是溫暖。然而,我這個‘希望之星’在高考時不幸名落孫山。眼看平時學習成績比我差的人興高彩烈的樣子,我恨死了自己。就在我的心靈遭受從未有過的煎熬的時候,更可怕的事情發生了——我在一夜之間從公主變成了一個乞丐,變成了一個令人討厭的家夥,爸爸整天橫眉豎眼,媽媽也是愁眉苦臉。”

“一連幾個晚上,我都在河邊徘徊,人生就是這樣殘酷。如果我考上大學,人們肯定不會這樣對待我,可是今天竟是這樣的境地。”

“這時候,有一個我原來覺得不太正經的男同學小李居然安慰起我來。那天晚上我們談的很晚。就這樣我天天和他在一起,什麼學習啊,理想啊,統統都扔到‘爪哇國’去!不幸的一幕就這樣不知不覺地開始了……”

“在一個悶熱的秋夜裏,在小李的勸飲下,我多喝了幾杯葡萄酒,醉洶洶地不知怎的就順從了小李。後來我與小李發展到難舍難分的地步,我長期不想回家睡。我要讓父母知道女兒的厲害,誰叫他們不拿我當人看!”

“幾個月後我發現小李不與我那麼親熱了。有一天,他竟厚著臉皮對我說,他還有第二個,第三個,我狠狠打了他一巴掌後跑開了……”

“於是,後來我跟許多男性發生了關係。但是我還是不解氣。最後我用硫酸水把他澆了。反正我已經沒指望了,肯定要‘進宮’的……”

讀著這令人痛心的故事,每一位為人父母者都會心疼啊!

升學考試,總是有人考中有人落榜。落榜,考生自己本來已經夠難受的了。在心理谘詢中曾有同學對訴苦:我的基礎不太好,心裏總是擔心,怕考不好,怕萬一失敗。人言可畏啊,我真不知萬一失敗,父母、親友、老師、同學……我都該怎樣麵對?我在給高三同學做的一次團體心理谘詢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有這樣的擔憂和恐懼。在我日常的心理谘詢工作中,來信,來電,來訪的求詢者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初高中畢業班學生,他們向我傾訴著自己的難耐的心聲——唯恐考砸了無顏見爹娘、無言見老師和同學,更有甚者,有的還向我尋求如何麵對父母“最後通牒”的對策。可以想見他們一旦高考落榜,心靈必將陷入低穀。

這時候,他們最需要的是親人的理解和撫慰。前麵故事中的女孩落榜後走向罪惡的深淵,她個人固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她交了一筆很重的學費。但是,她的父母的責任該是什麼?她的父母交的這筆學費就輕嗎?

我看到的是她的父母的追悔的眼淚。

痛定思痛,我不想說成才之路千萬條一類的話,隻想說,孩子們的路該由他們自己走了,父母別再把孩子的生命當做自己生命的延續了。孩子高考落榜了,是他自己的事。痛苦,他們能慢慢消化,成為一種精神的營養。道路,他們能夠作出抉擇,他們對自己的未來正在學會負責。為人父母者別太自私了,別隻顧了自己的麵子而誤了孩子的人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