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寵著她,但不是溺愛她(1)(3 / 3)

父母要注意培養女孩的文化修養,不能隻局限於學校所傳授的知識,還要幫助女孩豐富她們的課餘生活。不僅可以讓女孩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提高審美情趣,也能夠讓女孩學會對美的獨特的追求。當然父母培養女孩的文化修養,也要結合每個女孩的具體情況。

田田上三年級了。最近田田媽媽正在經曆一場痛苦的選擇,到底還讓不讓女兒繼續學琴,她說:“看她練得那麼辛苦,毫無快樂可言,學校的功課也越來越重。再逼她學下去,隻會影響我們娘兒倆的感情。可是不學了,前麵付出的功夫就算白費了,這架一萬多的鋼琴就隻能當擺設了。”

在田田4歲的時候,田田媽媽帶她去琴行,她看見鋼琴就站在那裏舍不得挪動腳步,田田媽媽誤認為她喜歡,一激動就在她5歲生日時買了一架鋼琴回來,滿懷信心地想把田田培養成小小鋼琴家。

“事實證明我的想法太幼稚。她爸爸當時就和我說,你就算買了個大玩具回來吧,等退休了我來彈。哼,當時我想,人家說了,琴童是逼出來陪出來的。我下定決心排除萬難,最起碼也陪出個10級琴童吧。”

就這樣田田媽媽信心百倍的帶著女兒踏上了學琴之路。頭幾天很好,孩子也很有興趣。田田媽媽認為一定要打好基礎,要嚴格要求,拿著小筷子坐在旁邊,後來結果是沒有半年就宣布所有的計劃都成泡影,田田畏懼媽媽的小筷子,死活不學了。

就這樣,鋼琴閑置了2年,在田田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她又萌發了學琴的念頭,回家來纏著媽媽要學鋼琴,田田媽媽又看到了希望,立馬答應下來,找老師,找調音師,一切準備完畢,又踏上了學琴的漫漫長路。

這次的結果是,孩子開始信心很足,田田媽媽也改變了方式方法,任其發展。老師要求每天至少練琴1個小時,可田田隻練30分鍾,然後就從琴凳上下來,無論采取什麼方法,就不是不肯多練,逼急了,孩子就大哭,弄得大家都不愉快。每次去上課,老師都搖頭,田田自己也很怕見老師。

現在像田田媽媽這樣的家長很多,他們有的是為了培養女孩的文化修養、藝術品位,讓孩子學這個那個,卻完全忽視了女孩自己真正的情趣。

學習應該是一個快樂的過程,特別是特長教育,更應該以快樂為出發點。家長在女孩學習的過程中應該耐心引導,細心地幫女孩分析,采取簡單粗暴的手段,既會傷害和女孩之間的感情,也會摧毀她的自信心。

朗朗小時學琴被父親逼得很辛苦,甚至發生過衝突,不過幸運的是朗朗成為了音樂家,但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夠靠打罵逼迫成藝術家。如果家長帶著很功利和盲目的心態去讓女孩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那麼學習的過程將是痛苦的,會在女孩幼小的心靈留下創傷。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女孩,父母都夢寐以求,但一定不能忽視女孩的快樂!

“富”著養女孩,有助於培養她的文化修養,有助於女孩形成高尚的情操,愉悅精神,美化心靈和啟迪智慧。

3.“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是真正的公主

古代的公主要有高貴的氣質,雍容華貴的儀態。她是美麗的,她是受人矚目的。但她的美麗外表是需要很多人來照顧才能實現的。而今天我們身邊的“小公主”也和古代的公主一樣,喜歡被別人照顧,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她們隻是被父母照顧得無微不至的嬌小姐,不會自己照顧自己,沒有獨立性,遇到困難隻會躲在父母身邊。

古代的公主受到別人的叩拜,每一個人似乎都很尊敬她。那是因為古代的公主是皇帝的女兒,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貴族。普通人見到公主不得不叩拜,但是有多少人是發自內心的崇敬她?如果拋開她的特殊身份,還有誰願意向她行禮?

在今天的很多家庭,往往家裏幾個人圍著一個女孩,女孩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忽視了女孩獨立性的培養,一味地包辦代替,剝奪了女孩單獨行動的權力,造成了女孩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喪失。遇到問題不會處理,一籌莫展。

姍姍的媽媽工作特別忙,所以姍姍生下來不久便被送到了鄉下的爺爺家。等到了姍姍需要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才決定接姍姍回城裏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