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才思敏捷的明可夫斯基這次被學生問住了,他思考了很久都沒有回答上來。第四天,明可夫斯基興衝衝地找到愛因斯坦,非常興奮地說:“你那天提的問題,我現在有了答案!”
“老師,您快告訴我是什麼!”愛因斯坦迫不及待地說。明可夫斯基比較激動,怎麼也說不明白,還手腳並用比劃了一會兒。愛因斯坦也沒有聽明白。於是,明可夫斯基拉起愛因斯坦就朝一處建築工地奔去,徑直踏上了建築工人剛鋪平的水泥地麵。
受到建築工人嗬斥的愛因斯坦一頭霧水,他不解地問明可夫斯基,“老師,您這不是領我誤入歧途嗎?”明可夫斯基卻非常專注地說:“對,就是‘歧途’!你看到了吧?隻有這樣的‘歧途’,才能留下足跡!隻有新的領域、隻有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腳印。那些凝固很久的地麵,那些被無數人、無數腳步涉足的地方,你別想再踩出腳印來……”
聽到這裏,愛因斯坦沉思良久,非常感激地說:“老師,我明白了!”從此,一種非常強烈的創新意識開始主導著愛因斯坦的思維和行動。他曾經說:“我從來不記憶和思考詞典、手冊裏的東西,我的腦袋隻用來記憶和思考那些還沒載入書本的東西。”
愛因斯坦畢業後進入伯爾尼專利局做小職員,在這幾年中,愛因斯坦利用業餘時間進行科學研究。他在物理學3個未知領域齊頭並進,大膽而果斷地挑戰,最終突破了牛頓力學。26歲時,他就提出並建立了狹義相對論,開創了物理學的新紀元,在科學史冊上留下了深深的閃光的足跡。
後來,愛因斯坦回憶說:“正是那段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麵,啟發了我的創新精神。”
今天是科技飛速發展、知識日新月異的時代,也是充滿競爭的時代,要想讓孩子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需要把他培養成為基礎紮實、綜合素質高、勇於開拓創新的創造型人才。
關於創新,有人做了這樣一個形象解釋:畫太陽有兩種方法,一是在白紙上畫圓,這是太陽;二是用墨將白紙塗得隻剩中間一個空白圓,這也是太陽。兩種畫法,後一種就是創新。
可見,創新就是從普通平凡、隨處可見的事物中發現與眾不同的新奇或用途,並讓其展現出來。當然,這需要獨特的眼光和思維方法!創新並不神秘。但遺憾的是,很多孩子並不具備創新能力。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朱棣文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學生學習很刻苦,書麵成績很好,但動手能力差,創新精神明顯不足,這是與美國學生的主要差距。”這是客觀事實,中國孩子同美國孩子比考試,中國孩子是第一,但要比創新,中國孩子明顯不如美國孩子。
一個小小的創新,往往會引起意想不到的效果。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法則,要敢於創新,這樣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所以,想要創新,就一定不要被常識左右,因為常識是經驗性的,而創新是嚐試性的。相對對於創新來說,常識常常是靠不住的。
創新能夠產生巨大的價值。據統計,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物質財富,70%~80%來源於科技創新。舉例來說,互聯網就是創新的產物,它可能是20世紀最重要的發明。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互聯網是賠錢的,因為人們不知道怎樣從互聯網上賺錢。但有一個人卻用“塗黑留白”的方式在互聯網上畫了一個大“太陽”,他把書店開到了互聯網上,他就是傑夫·貝索斯,他的書店叫亞馬遜。很快,亞馬遜的市值超過了上百年的老牌報紙《紐約時報》,而當時,亞馬遜天天都在賠錢。1999年,貝索斯成為《時代》年度風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