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製定計劃表後,父母要以身作則,嚴格執行作息計劃表的內容,這樣孩子才會積極響應父母的“政策”,主動地按照計劃表上的要求做。
建議三:讓孩子學會合理安排時間
孩子對時間沒有一個整體的把握,不會合理安排時間。比如暑假期間,一般開始時,孩子都攢足了勁頭玩兒,等到臨近開學的幾天裏,幹著急,每天拚命的趕作業,到最後完不成了,就采取“非常手段”抄襲別人的作業。為了杜絕這種現象,父母一定要教孩子合理安排時間,提高孩子的效率。
父母可以教孩子把每天完成作業的時間做一個大概的估計,餘下的時間讓他自己支配,比如做遊戲、參加體育鍛煉、看新聞等。針對孩子的拖拉行為,媽媽要采取一定的方法,予以糾正。
媽媽每天按時6:30叫7歲的小美起床,並準時送她上學。起床後的時間完全由小美自己安排。如果她磨蹭,不管有沒有吃早飯和梳頭發,媽媽都會準時7:30送她出門。
小美磨蹭幾次後,就明白沒吃早飯就會餓,沒梳頭發就不好看。漸漸地,她學會了合理安排早上的時間了。
媽媽采用放手的方法教育小美,讓讓她逐漸學會合理地利用早上的時間。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可以適當把時間的支配權交給孩子,讓他試著摸索如何合理運用時間。
建議四:教孩子利用“邊角餘斜”的時間
成功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一個成功的人,必定會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鍾。父母應該讓孩子具備這種能力,利用好零散的時間,創造更高的效率。
初中生活學習壓力很大,課業很繁重。上初中2年級李威卻每天顯得很輕鬆,不用像其他同學那樣學到深夜,而且學習成績一直很好。
當其他同學向他請教學習經驗時,他說:“就是要會用‘邊角餘斜’的時間”原來,在上學的路上,當其他同學在公交車上打鬧時,李威拿出來自製的單詞卡片背了起來;當下課鈴一響,其他同學都蜂擁地奔向食堂,爭取早吃到最愛吃的飯菜時,李威卻避開高峰,利用這段時間看書,等到高峰時間過了,再去食堂打飯。
現在的孩子課業都比較繁重,孩子經常是學到深夜才能把作業完成,父母要讓孩子像李威那樣,充分利用每一秒鍾學習,不放過每一秒可以學習的機會。當孩子學會利用這些零散的時間時,也就爭取到了更多的學習機會。
建議五:教孩子注意勞逸結合
父母容易犯一個錯誤,強製讓孩子學習很長時間。可是一到期末考試,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僅沒提高,反而下降了。其實,強製孩子學習的這段時間,他根本就沒學進去,導致花費了大把時間,學習效率反而下降。
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比較短,很難長時間地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件事上。如果父母強製孩子長時間學習,他不僅不能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反而是在浪費時間。因此,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勞逸結合,那麼孩子學習的時候才會更專注,學習效率也才會更高。
建議六:指導孩子合理擺放物品
有規律的生活可以讓孩子提高時間的利用率,物品的合理擺放同樣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有些孩子可能在上學前還在找昨天剛剛寫完的作業本;還有些孩子正寫作業,卻找不到橡皮了。孩子常常因為找東西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因此,父母要讓孩子學會合理擺放物品,有序地整理好學習用具。
建議七:讓孩子一定要做到守時
守時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既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也能讓孩子學會珍惜時間。父母要從點滴中培養孩子的守時意識,比如,作業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與朋友、老師約好了幾點見麵,就一定要準時到達,也可以提前一點兒到達;放學後要按時回家,若有特殊情況,給父母打個電話,讓父母放心。這些習慣的培養都是在讓孩子學會珍惜時間。
金玉良言
父母先要讓孩子正確認識時間的價值,讓孩子認識到時間是寶貴的,一去不複返。必要時候,父母要教孩子統籌方法,指導他按照任務的輕重緩急來安排學習內容,盡量做到統籌兼顧,合理運用每一分鍾。
改正缺點:讓孩子丟掉“包袱”快速向前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
——(中國)《弟子規》
列寧也曾經吸煙,據說他在17歲時就染上了這種習慣。列寧祖父是醫生,他的母親自幼耳濡目染受到醫學知識的熏陶,知道吸煙對健康有害,她多次勸導列寧不要吸煙,可是效果總是不太明顯。
有一次,母親勸列寧說:“你父親去世後,我領到的養老金很少,你若是可以不吸煙的話,家裏的經濟能比現在要好些。”
聽到母親的話,列寧說:“媽媽請原諒!這個我從沒有想過,好吧,從今天開始我就戒煙。”說著,他從衣袋裏掏出吸剩的半包煙放在了桌子上,請母親將它燒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