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自我管理的能力(2)(1 / 3)

另一位母親說:“唉,現在的孩子真是拿他們沒辦法。我家這個孩子,整天不睡午覺,怎麼說都不肯聽。還鬧得一家人都睡不好。”孩子在一旁笑嘻嘻地說:“對,我就是不睡。”

兩位母親當著孩子的麵,說孩子的壞習慣,恰恰起到了負向強化的作用。這樣的強化對於孩子來說,不僅不能夠促使孩子向父母期望的良好方向發展,反而會強化孩子的缺點。

要想讓孩子發揮其所長,改正其缺點,父母就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當孩子有所進步時,要及時地給予讚揚,而發現孩子的缺點時要正麵地指出他的不足之處,並告訴他該如何改正。這樣,孩子才能不斷地向好的方麵發展,改掉不好的習慣。

建議四:教孩子端正思想態度

要想讓孩子正視自己的缺點,首先要讓他端正思想和態度,因為正確積極的思想態度是孩子修正缺點的基礎。在積極正麵的思維引導下,孩子一旦付諸於改正缺點的行動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確的思想態度與父母在生活中的教育和培養是密不可分的。父母要注意多向孩子灌輸正統的思想觀念,盡量不要讓他受到來自外界的消極負麵思想的影響。正確的思想態度是孩子人生的基石,也是他行為規範的原則。

平時,父母要讓孩子注意審視自己,時常自我反省,及時認識自己的缺點,並用心改正。一旦發現孩子有不正確的認知,父母要及時引導,千萬不要讓缺點成為孩子人生之路上的“絆腳石”。那麼,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應采取怎樣的態度來對待,才能讓他有正確的認知呢?

假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卻對父母說是小貓碰掉的。這時,父母可以假裝對小貓說:“貓貓,花瓶是你打碎的嗎?你不承認?像打碎一隻花瓶這樣的小事情沒有必要對我撒謊吧,花瓶碎了再買一個就好了,可是撒謊卻不是好習慣哦!”

這樣,孩子就可以從父母對小貓的態度中知道自己得到了原諒,並能夠明白花瓶碎了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麵對事情該用坦誠的態度,而不是撒謊。讓孩子端正了態度,孩子就能在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知道如何約束自己和改正自己的缺點。

金玉良言

父母在對孩子正確行為進行表揚和鼓勵的同時,也要引導孩子反省和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既端正了孩子的思想態度,讓孩子知道怎麼樣做才是正確的,又能讓孩子在是與非的對比中,知道如何改正缺點。這樣,孩子就擁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可以在以後的人生之路中不斷地改正自己的缺點,從而不斷完善自我。

自主選擇:教孩子把握好自己的選擇權

人生最困難者,莫過於選擇。

——(英國)莫爾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中國)孔子

一個小男孩5歲時,媽媽要他讀幼兒園,但是他想讀小學,於是媽媽把選擇權給了他:“如果你能考上,就讓你讀。”在那個時候,小男孩第一次知道,一個5歲的小孩居然有選擇的權利。他特別珍惜那個選擇,於是我努力讀書,結果真的考上了他想上的學校。

這個小男孩就是李開複。

如果媽媽沒有因為孩子太小而不把選擇權交給他。事實證明,把選擇權交給孩子,他就會珍惜這個權利,就會用好這個權利。今天的李開複也是在“聽從內心的選擇”,其實,這與他小時候的自主選擇是分不開的。

每個孩子的手中都握著自己的未來,有邁向成功的潛能,也有失敗的可能。他們都有權利選擇成功或者平庸,沒有任何人和任何事能強迫他,每個孩子的未來都在自己的手中,就看他們自己如何選擇了。

在現代社會中,孩子必須學會自主選擇,從而積極有效地學習、生活、管理自己。進入社會後,孩子必須自己選擇配偶、行業、公司……每一天麵臨的都是各式各樣的選擇。

父母無法為孩子安排一個美好的人生,因為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人生觀。父母隻能教孩子如何去規劃自己的人生,並按照自己的理想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因此,父母要有意識地為孩子創造機會讓他學會在麵對問題時作出自己的決斷,而不是事事包辦和代替,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孩子的自由發展。

培養建議

建議一:相信孩子能處理好自己的事情

很多父母不放權讓孩子自主選擇,就是因為對孩子沒有信心,怕他會做錯事,這也直接導致了孩子對自己沒有信心。

這些父母對孩子照顧得十分周到,從清晨起床、吃早餐,一直到上學、放學、寫作業,凡是能想到的、能做到的都替孩子包辦了。從表麵看,這似乎是父母關心孩子現,但實際上卻會導致孩子產生依賴性,不會吃力自己的事情。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他最希望的是得到父母的信賴,希望父母讓他對自己的事情進行自主選擇,並希望父母能夠從內心裏真正支持他。這樣,孩子才能獲得心靈上的力量,在人生的道路上擁有更大的前進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