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五: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語言環境
語言溝通,靠的就是語言。而父母在培養孩子的語言溝通能力的時候,不要忘記給他建立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有的時候,父母或孩子身邊的人若是滿口汙言穢語,勢必會讓身處這樣的語言環境中的孩子耳濡目染,這樣的環境將會對他的語言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
趙宇剛上初中1年級,同學們都不是很喜歡他。其實趙宇並不壞,隻是,大家都說他說話的時候總是帶髒字,讓人聽了不很舒服。老師也發現了這個問題,於是便到趙宇家家訪。
老師很快就找到了趙宇這個毛病的原因。原來,他的父母說話的時候,總是會不經意地帶出一些口頭語,而還是孩子的趙宇聽了進去,便也自然地學了回來。老師委婉地向趙宇的父母提了出來,告訴他們,良好的語言環境才能讓孩子有好的語言基礎,才能讓他在與人溝通交流中享受平等與尊敬。
趙宇的父母十分內疚,他們這才發現自己的不良習慣竟然給孩子造成了這麼大的影響。從那以後,趙宇的父母開始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而趙宇的說話習慣也在父母的影響下慢慢發生了改變,說話再也不帶髒字了。
孩子的學習與模仿能力極強,所以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父母的一些言談舉止會很容易影響到孩子。因此,父母要想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語言環境,首先就必須要從自我做起,拒絕汙言穢語。而對於社會上不時出現的一些新潮詞彙,父母要先讓孩子學會最基本的語言意思,那些聽來有些像遊戲的字詞,隻能作為遊戲而不能被拿來作為正確語言使用。另外,父母也要讓孩子能明辨好惡,對於不良的語言環境要能避而遠之。
金玉良言
語言是人類特有的表達方式,而語言溝通又往往是解決問題最為便捷的途徑。父母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教孩子學會正確使用語言,並且還要讓他學會運用恰當的語言與他人溝通交流,這同時也是在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風趣幽默:讓孩子更受他人的喜愛
一個真有幽默的人別有會心,欣然獨笑,冷然微笑,替沉悶的人生透一口氣。
——(中國)錢鍾書
幽默是一切智慧的光芒,照耀在古今哲人的靈性中間。凡有幽默的素養者,都是聰敏穎悟的。
——(中國)錢仁康
蕭伯納是20世紀愛爾蘭有名的劇作家,他生性樂觀,胸襟豁達,具有高度的幽默感。一次蕭伯納參加一個晚宴,宴會上有一位高貴的婦人,聽說蕭伯納反應機敏,所以這位婦人故意走到蕭伯納麵前,一本正經地讓他猜自己的年齡。
蕭伯納不慌不忙,鄭重地說:“看您的牙齒,隻有18歲;看您時尚的發型,一定不會超過19歲;看您塗滿胭脂的臉龐和纖細的身材,頂多也就14歲吧。”貴婦人聽了蕭伯納的評價,笑得合不攏嘴,但是還是故意問道:“請你根據實際情況,再估算一下我的年齡。”
蕭伯納又認真起來,說:“將潔白的牙齒、時尚的發型、纖細的身材和俊俏的臉龐加起來就應該是您的實際年齡了,18+14+19=51。”蕭伯納幽默機智的回答引來了眾人的一片歡笑聲。
蕭伯納的機敏中蘊含著詼諧,幽默中透露出睿智。幽默就是借用靈活的語言形式帶給別人快樂,是一種特殊的情緒表現,也是人們麵對困境時減輕精神和心理壓力的方法之一。幽默常常會給人一種潛在的心理暗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個人的思維模式。
對於孩子來說,幽默能幫助他緩解生活和學習中的壓力和痛苦,是適應社會環境的有利工具。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開朗活潑,人際關係也比沒有幽默感的孩子好得多。同時,幽默也是緩解父母與孩子對立情緒最有利的方法,使孩子從各種消極情緒中擺脫出來,擁有更快樂積極的人生。
根據一項調查表明:人的幽默感3成是天生的,其餘7成可以靠後天來培養。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幽默感。
毋庸置疑,幽默風趣也是一種能力。那麼,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從哪些方麵培養孩子的這種能力呢?
培養建議
建議一、注意營造快樂的家庭氛圍
在一項針對學生參與家庭教育的調查中, 46.9%的學生希望父母富有幽默感,22.5%的學生表示希望和父母一起玩遊戲、上網、娛樂,15.1%的學生認為在家裏最喜歡和父母做的事情是聊天和談心。每一個人都希望擁有快樂的家庭氛圍,孩子更是如此。
李龍今年10歲,父親工作很忙,經常不能回家陪家人吃飯,但是他每周末一定會騰出一天的時間來陪家人。每次吃飯時,父親都善於用幽默的語言逗得一家人捧腹大笑,氣氛非常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