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與人交往的能力(3)(1 / 3)

周末的晚上,爸爸騰出時間來和家人一起吃晚飯,全家人聊起天來。爸爸提到李龍在上1年級時,曾因為長時間玩電腦遊戲,視力一下降到4.4,然後氣憤地說:“那個時候,我真有一種衝動,就是把你的電腦砸了。”兒子不慌不忙地說:“您用什麼砸啊?”爸爸一下愣住了,抓起身邊的一個饅頭,說:“用這個。”李龍一聽,頓時把飯噴了出來。媽媽聽了,也忙咧嘴:“你也太沒魄力了。”就這樣全家人在一片歡聲笑語中結束了晚餐。

相信每位父母看到這種和諧快樂的家庭氛圍都會投來羨慕的眼光,其實這種家庭氛圍不一定是父母天生具有幽默感才能創造出來,首先夫妻雙方要保持和諧的關係,這樣才能營造出一個溫馨的氛圍,孩子也才會健康的成長。

此外,父母再忙也一定要定期抽出時間來陪家人一起吃飯、聊天。

建議二:教孩子自嘲,以不變應萬變

自嘲在講話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活躍氣氛、化解尷尬。真正幽默的人,不怕受人嘲笑,而且非常善於自嘲。一個勇於自嘲的人,放下的是麵子,得到的確是清醒。

自嘲表麵上就是不把自己當回事,在講話的過程中放鬆心情,實際上這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礎之上的。對於孩子來說,不僅要學會自嘲,更要掌握自嘲的分寸和火候。父母要給孩子講明白,自嘲並不意味著過分“使用”自己的缺點,隻是讓人們將注意力集中在講話的內容;相反,還可以放大自己的優點來吸引別人的注意。

父母要因材施教,根據孩子的性格來,如果孩子內向、缺乏自信,最好就不要再讓他剖析缺點,以免導致他更缺乏信心。

建議三:經常給孩子講幽默小故事

父母平時可以多給孩子講講幽默故事、機智故事、腦筋急轉彎,等等,訓練孩子思維的敏捷性,也緩解他一天緊張的學習生活。

有一位單親媽媽獨自帶著女兒生活得很艱辛。漸漸地,媽媽發現女兒的性格變得內向、不愛說話。於是,這位媽媽下定決心要改變現狀。

從此以後,不管媽媽白天多麼辛苦,每天晚上,都要堅持給女兒講幽默笑話。為此,媽媽還買了很多關於幽默小故事的書。兩個月後,媽媽和女兒每天笑聲不斷。而且,在媽媽的引導下,女兒也變成了學校裏有名的“笑話大王”,有她在的地方總是充滿了歡笑聲。

其實,這個家庭外在的生活環境一點兒都沒變,改變的是她們的內心。父母也許不能給孩子一切,但可以培養他創造快樂、感受快樂的能力,像那位堅強的母親那樣,通過幽默感改變了女兒憂鬱的性格,讓她變得自信、樂觀,同時也讓自己獲得了快樂。

生活中,父母可以適當給孩子看或讀幽默輕鬆的故事,培養孩子積極、樂觀、開朗的性格,使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喜歡上閱讀,潛移默化地培養他的幽默感。

建議四、用幽默的方式與孩子溝通

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方式有很多種,但總結起來不外乎有三種:聲色俱厲、心平氣和與風趣幽默。其中幽默是父母與孩子溝通最有效的方式,因為孩子可以拒絕責罵、拒絕沉默,但絕不會拒絕笑容與幽默。

羅浩今年7歲,由於癡迷於武俠動漫、電視劇,媽媽很擔心這些會影響他的心理健康。

一天,母子倆出去散步,羅浩看上了一支新款的玩具步槍,硬纏著媽媽要買。可是家裏的玩具已經堆積如山,尤其是這種武器玩具。於是,媽媽心平氣和地蹲下身子,裝出一副苦惱的樣子說:“兒子,你的軍費開支已經夠大的了。現在是和平年代,咱們裁減點軍費投資如何?”

羅浩開始還一副吵鬧的樣子,聽了媽媽的話,“撲哧”一聲笑了出來。以後,很少再見他提要武器玩具的請求。

其實有時候就是這樣,往往父母幽默的說教方式觸動了孩子活潑的天性,不僅能讓他聽從建議,更能在他心靈中留下不滅的印跡,使他們時刻以此警示自己。此外,父母這種幽默的溝通方式也有利於和諧親子關係的建立。

父母要想保持這種幽默的態度,時常提醒自己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這樣才能將這種幽默的智慧傳遞給孩子。

建議五、教孩子幽默一定要掌握尺度

幽默是一個人發自內心的快樂,並且把這種快樂傳遞給他人的性格。但是,幽默是有尺度的,如果不能把握尺度,就會變成嘩眾取寵,甚至給別人帶來不好的影響。

真正的幽默是自然而然表現出來的,千萬不要為了幽默而幽默,最後讓孩子學會冷嘲熱諷,變得油嘴滑舌。

父母要告訴孩子,幽默可以帶給別人快樂,但是過頭也會傷害別人。語言一定不能觸及別人的自尊心,比如,拿種族、宗教信仰、殘疾、低級趣味等作幽默素材就是非常不妥的。同時,父母要讓孩子注意人際間的禮貌,不能涉及一些危險動作,也不能嘲諷別人。

金玉良言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性格特點,有的孩子比較活潑、好動,而有的孩子則比較內向、含蓄,那麼他表現出來的幽默形式也會不同。此外,培養孩子的幽默感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在輕鬆愉快的氛圍內,孩子會逐漸學會用心感悟生活,學會樂觀。所以,父母不能操之過急,要有耐心,慢慢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

成功演講:全方位展示孩子的演說力

口才是社交的需要,是事業的需要,一個不會說話的人,無疑是一個失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