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獨立生存的能力(1)(3 / 3)

因此,父母不僅要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更應關心他的心理健康,在和諧的家庭環境中,讓孩子的身心得到同步的健康成長。

金玉良言

健康被稱為人的“基本權利”,同時也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之一。父母和孩子都要時刻將健康問題擺在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孩子,要能以強健的體魄、平和的心態去積極應對未來。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擁有一個全麵健康的人生。

管理錢財:有效提升孩子的財富商數

理財對於一個人來說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社會生存技能,一個人必須端正對金錢的態度,不能成為金錢的奴隸,而是要讓金錢為我們服務。

——(美國)羅伯特·清崎

我隻是這筆財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合適的方式來使用它。

——(美國)比爾·蓋茨

高先生的兒子今年13歲。兒子隨著年齡的長大,對吃穿玩樂也越來越講究,花錢也越加沒有節製。高先生和妻子商量,要通過一個辦法,使兒子對花錢和管理錢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於是,他們通過開家庭會議,達成協議:每人輪流每月管理家庭一切開銷,總開銷不能超過2000元。

第一個月,由高先生的妻子理財。妻子首先列出開支計劃:家庭生活包括柴米油鹽、水電煤等費用1000元,人情往來500元,兒子零花錢200元,添置衣服300元,計劃共開支2000元。這個月裏,妻子安排得井井有條,每日飯菜搭配得當,給高先生還添置了一件必要的衣服。因為該月沒有人情之事,3個人在月末還出遊了一次。雖然,兒子的零花錢用完後又找母親要,但母親堅定地拒絕了。

到了兒子理財的那個月,兒子並未做任何計劃,月初天天大手大腳地花錢,過了20天,1500多元就被開支出去了。高先生提醒兒子:“這個月還有10天的時間,而且,月末要繳水電煤的費用,你要計劃著花錢!”從此,兒子每天隻買便宜的素菜。高先生和妻子並未責備兒子,還時不時在飯桌上說:“素食才真正有利於健康啊!”

兒子好意思地對媽媽說:“這個月我沒理好財,下次您要教我啊!”從此以後,兒子不但開始學習理財,而且在父母的幫助下,也不像以前那麼無節製地花錢了。

高先生夫妻倆的做法很有智慧,如果不是讓兒子親身體驗一下管理錢財的重要,兒子恐怕很難學會合理地支配錢財,更不會改變無節製花錢的壞毛病。如果父母隻是一味地給孩子講道理,或者強行改變孩子花錢的行為,收到的效果肯定不如讓孩子親身感受來得明顯。

金錢是每一個人換取物質生活的必要媒介,當孩子有能力管理錢財、使用錢財時,他未來的生活不會捉襟見肘,他的事業之路總會絕處逢生,他的人際交往也會遊刃有餘。

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曾經說過:“不要以為富家的子弟,得到了好的命運。大多數的紈絝子弟,做了財富的奴隸,他們不能抑製住任何的誘惑,以至陷於墮落的境地。要知道,享樂慣了的孩子,絕不是那些出身貧賤的孩子的對手。一些貧苦的孩子,甚至窮苦得連讀書的機會也沒有的孩子,成人之後卻成就了大事業。一畢業就投入社會的苦孩子,開始做著非常平凡的工作。可這些苦孩子,也許就是無名的英雄,將來能擁有很豐富的資產,獲得無上的榮譽。”

因此,無論一個家庭經濟狀況如何,父母一定要從孩子小的時候就培養他的理財能力。因為孩子所呈現出來的花錢習慣,在成長中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通常孩子在積累“量變”的時候,父母是很難觀察到孩子表現。直到“質變”發生,父母才會看到孩子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不是突然出現,而是早有“埋伏”。所以,作為父母不要等到孩子出現不會管理錢財的問題時,才去糾正和培養。那麼,生活中,父母該如何落實呢?

培養建議

建議一:教孩子從小管理好自己的物品

管理與合理使用錢財是一種能力,而這種能力不是等到孩子有權利支配很多錢財的時候才體現出來。父母應當知道,一個善於管理自己物品的孩子,無形中做事的過程就具備了條理性和計劃性。孩子這種對待物品良好的態度就會自然用在錢財的管理上。

石磊是一個25歲的青年,對管理錢財沒有任何觀念。一個月的工資通常都是在月初大手大腳花得所剩無幾,月末隻能節衣縮食。而且,他從來沒有使用過錢包,通常都是左口袋500元,右口袋20元。遇到付錢的時候,總是要搜遍全身的口袋才能找到。而且,自己買到的貴重物品的發票通常都不知道放在哪裏……看似賺錢不少,但是好像總沒用對地方,尚且沒有為自己的未來做一個儲蓄。

仔細觀察石磊的生活習慣:所有的物品沒有固定的地方,想放到哪裏就放到哪裏。而且無論物品多麼貴重,都不會妥善保管,也從來不愛惜。於是,他把這種態度習慣性地用在管理錢財上,花錢既沒計劃,又不節製,生活總是顯得亂七八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