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獨立生存的能力(4)(2 / 3)

上小學4年級的吳月回家後就哭個不停,媽媽問她原因,她說她失敗了。媽媽很奇怪,吳月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還是班裏的中隊長,什麼失敗能讓她哭成這個樣子呢?

於是,媽媽在吳月哭得不那麼厲害的時候問她:“是什麼失敗了?”

“學校廣播站選播音員,我沒選上。”吳月抽噎著說,

媽媽聽後認為,這該算是一直一帆風順的女兒遇到的第一個小挫折,應該讓她好好認清楚,讓她學會應對這些挫折。

媽媽對吳月笑笑說:“原來就是這麼件事啊!你最喜歡的那首歌,不是唱的‘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嗎?你看你現在不就是在經曆風雨嗎?以後你的路還長,要知道,一個人一輩子要遇到的挫折會有許多,你覺得哭能戰勝這些挫折嗎?”

吳月聽了,漸漸止住了哭泣,默默地體味著媽媽的話。媽媽繼續趁熱打鐵:“所以,不要懼怕它們,要把這些挫折想象成你人生道路上的小溝坎,你要相信自己,隻要方法得當,你一定可以順利跨越的!”

在媽媽的幫助下,吳月開始慢慢學著認識挫折,並且不再輕易為挫折而哭泣。

孩子的心智尚未發育成熟,在麵對不甚熟悉的失敗或打擊的時候,他的認知能力有限。因此,父母要像吳月媽媽那樣,提高孩子對挫折的認識。要讓他了解,挫折其實是人生的一筆財富,從某種程度來說,它也是事業成功的基石。經曆挫折,可以磨煉一個人的意誌,還可以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本領,以迎接更大的挑戰。

建議四:提高孩子對挫折的承受能力

對挫折的承受能力,是指個體適應挫折、抵禦和對待挫折的一種能力,也就是一個人能夠忍受挫折和排解挫折的程度。可以說,對挫折的承受能力是一個人保持良好適應、維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

進入初中3年級的張彥,從小學到初中學習一直都名列前茅,而且他興趣廣泛,各方麵都很優秀。父母在為孩子高興之餘,卻有些擔憂。因為,張彥馬上要麵臨中考,他的人生經曆一直都很順利,但萬一他的考試出現了失誤,他能正確麵對這個結果嗎?

於是,這天吃晚飯的時候,爸爸對張彥說:“我們來做個假設,若是你中考失敗,你會怎麼辦呢?”

“我才不會失敗呢!”張彥有些不服氣。

媽媽笑著說:“我們隻是假設,若是你真遇到這樣的情景,你會怎麼做呢?”

“嗯……我可能會很失望吧。”

“然後呢?”爸爸繼續問他,“失望過後你又怎麼辦呢?”

“這個……我還真沒想過。”張彥不好意思地撓撓頭。

爸爸十分鄭重地說:“即使失敗,你也要正視它!從小到現在,你還沒有經曆過失敗,所以你可能不會明白如何麵對。但你要記住,失敗並不可怕,重要的是失敗之後你要能從失敗中總結教訓,然後再次站起來!你認為呢?”

“有道理!我記住了,若是我真的遭遇失敗,我想我會做好心理準備的。”

的確,就像張彥一樣,現在的有些孩子很少經曆挫折,他們的承受能力可想而知。父母可以像張彥的父母一樣,通過假設來與孩子進行討論,讓孩子在父母的幫助下,逐漸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

金玉良言

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挑戰的社會,在這樣的環境中,遭受挫折是必然的,而能否抵抗得住挫折,能否在挫折之後成長卻又因人而異。因此,父母應該適當地給孩子一些挫折教育,讓他體味到失敗後再努力的滋味。父母要讓孩子明白,隻有經曆風浪並最終戰勝風浪的船,才能成功抵達目的地。

應對意外:讓孩子掌握轉危為安的能力

大多數走運的人都養成從最壞的結果考慮問題的習慣,謹防受到意外之災的襲擊,天天實行這個原則,嚴格地按此辦事。

——(德國)馬科斯·岡瑟

人生的磨難是很多的,所以我們不可對於每一件輕微的傷害都過於敏感。在生活磨難麵前,精神上的堅強和無動於衷是我們抵抗罪惡和人生意外的最好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