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妊娠期要細心監護,即經常檢查,定期化驗血小板計數。當病情緩解,血小板大於50×109/升,一般不需治療。
2.對於妊娠期首次發病,妊娠期複發、妊娠期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未得到控製者,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3.病情嚴重者,可輸新鮮血或濃縮血小板懸液。
4.妊娠期不宜施行脾髒切除術,死亡率10%。脾切除術隻用於激素失效不可控製的大出血危及生命時,最好在孕6個月前施行,因妊娠晚期手術也有暴露困難,不宜采用。
5.胎兒娩出時軟產道撕裂應注意縫合止血,細查傷口有無血腫,並注意防治產褥感染。
6.很多藥物如噻嗪類、阿司匹林、青黴素、鏈黴素等,皆可作為抗原誘致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故孕婦用藥要慎重,一旦發生應及時停藥。
7.應常規查新生兒血小板計數,如血小板低於50×109/L,應給予激素。應人工哺育新生兒,這樣可避免新生兒因吸進乳汁而使血小板減少。
慢性腎炎對孕婦與胎兒的危害
慢性腎炎是一種臨床綜合征,最常見的是慢性腎小球腎炎。一般認為,妊娠能使已有的慢性腎炎加重。因為妊娠期處於高凝狀態,容易發生纖維蛋白沉積和新月體的形成,而且某些妊娠合並症也會加重腎髒病變的程度,如發生妊高征時,腎小球濾過率和腎血流量都降低,嚴重時可發生腎功能衰竭或腎皮質壞死。
慢性腎炎對胎兒的影響則視腎炎的程度而異,如在病早期僅有蛋白尿無高血壓,血清肌配小於132.6微摩爾/升者,則對胎兒影響小。但慢性腎炎病程長者,由於胎盤表麵被纖維素樣物質沉著,滋養層的物質交換受阻礙,致胎盤功能減退而引起胎兒宮內發育遲緩,甚至胎死宮內。孕婦如有高血壓、氮質血症時,其腎功能惡化機會增多,則流產、死胎、死產的機會也隨之增多。血壓越高,肌配水平越高,對母、兒的危險越大。
預防妊娠合並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種非常可怕的疾病,又叫做血癌,任何年齡都可發生此病,其中以1~40歲多見,當然育齡婦女也在此列。本病一般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發熱,出血是常見的症狀,可發生在任何部位,以皮膚、黏膜多見,其次為胃腸道、泌尿道、呼吸道和子宮。血小板常明顯低於正常。由於出血病人常有貧血,血中成熟的白細胞減少,容易感染,目前為止尚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
按病程白血病有急、慢性兩種,妊娠合並急性白血病,易致流產、早產、死胎或胎兒發育遲緩等,很少能達到足月分娩。因此,急性白血病患者不宜妊娠,以免加重病情和影響治療。慢性白血病因病程長,病情進展緩慢,故在醫生嚴密監測下大多數可維持至足月。
妊娠晚期常見症狀的防治
突然頭痛
在妊娠晚期孕婦突然出現頭痛,往往是子癇的先兆,尤其是有血壓升高或嚴重浮腫症狀的孕婦更不可忽視,此時可能已是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如不及時診斷治療,還會誘發抽搐、昏迷,甚至危及母子生命,故應及時就醫,適時診治處理。
劇烈腹痛
在妊娠中末期,由於外傷、負重或同房後突然出現劇烈腹痛,多為胎盤早期剝離,要去醫院檢查。另外,妊娠晚期如有規律的腹痛,這常是分娩前的征兆,要做好臨產準備。
胎膜早破
孕婦尚未到臨產期,而從陰道突然流出無色、無味的水樣液體,為胎膜早破。早期破水可刺激子宮,引發早產,並會導致宮內感染和臍帶脫垂,影響母子健康,甚至還可發生意外,要找醫生處理。
陰道出血
妊娠晚期的陰道出血,常見於產兆和無原因的、無痛的、反複多次出血的前置胎盤,突發持續性出血並伴有持續性腹痛的胎膜早破及有少量出血,突然一陣痙攣性劇烈腹痛後,宮縮立即停止並有休克體征,有子宮破裂等。這些對母子的安全均構成嚴重威脅,應該去醫院就醫,千萬不可忽視。
嚴重心悸
妊娠晚期因為子宮增大,心髒負擔加重,可以出現心跳加快。如此時患上或原有心髒病,則會造成嚴重心悸心慌,氣促不能平臥,使心髒病之病情加重。孕婦原有或妊娠晚期患有心髒病,對母子的生命威脅很大,應及早就醫,以防止心力衰竭的發生,減少母子的死亡。
過期妊娠
妊娠期超過42周,即妊娠期超過預產期半月仍不分娩者稱過期妊娠。過期不生對母子均有害,主要為容易發生胎兒宮內窒息,引起胎兒突然死亡,要去醫院檢查。
身染疾病
妊娠晚期由於孕婦的免疫力低下,常可患上某種疾病,尤其是病毒感染,如肝炎等。此外,還有甲狀腺功能不全、孕婦患有糖尿病及妊娠合並闌尾炎、肺結核等。無論何種疾病,對孕婦和胎兒都有一定影響。如出現了長期乏力、食欲不振及黃疸、惡心、嘔吐等症狀,應去醫院進行全麵檢查,以便能及早發現是否染病及對症處理,以確保母子平安健康。